在互聯網金融與消費中,自主實時付款是電子交易最重要的事情。自主實時付款是在自己可控制範圍內進行實時付款,消費者只須在消費前綁定銀行卡或帳號,與銀行建立小額支付操作合約,作為每天交易或每宗交易上限;而消費者須要在雙重認證下與不同支付機構建立操作合約,並可根據消費者風險評估選擇加入保險服務。同時將支付操作合約建於區塊鏈2.0(BlockChain 2.0)中,使合約規定和安全一致。有了這個標準及規則,日後消費者除了可自主實時付款外,還可以在不同交易記錄或將交易合約的內容放在區塊鏈中。
港式支付何以落後?
大家可以肯定傳統支付系統和服務已經不可能再滿足市場發展趨勢,今天香港雖然引入了不同的支付方式,包括Apple Pay、Android Pay、信用卡、銀行卡和八達通等,還有新加入的微信支付、支付寶、TNG 等,但實際上市場需要甚麼呢?為何其他地區人士都在說港式支付落後?
傳統港式支付表面上看似安全支付,政府財金官員很同意,金融管理局亦感自豪,就是因此而故步自封,根本沒有真正考慮市民和巿場的需要。現時香港大部分金融條例訂立於30多年前,今天金融管理局予人的印像是用上明朝的尚方寶劍來在清朝使用的感覺!從今年儲值支付牌照看來,牌照只是考慮安全,發牌只為監管,沒考慮市場要甚麼,市民希望用甚麼,更沒有為未來10年香港支付模式的發展方向定位和與世界接軌,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財金管員似乎並未真正了解何謂金融科技。
支持創新別流於形式口號
金融科技及互聯網金融服務是一個新興經濟體,透過科技與市場直接主導創新、降低成本、高透明度和提高跨領域效益。市民希望政府或金融管理局協助或推動便民措施,而不是只有監管措施。最近金融管理局的監管沙盒計劃只有銀行可參與,沒有與市場溝通協調,也將初創企業拒諸門外,只繼續保護傳統行業。
現實中,已經有很多具創意的初創企業遷出香港,因為政府沒有積極為初創企業建立良好平台,所謂支持創新科技只流於形式,欠缺深度和力度。希望大家可以為一群默默耕耘的初創企業發聲,讓每一粒種籽也可成樹。自主實時付款方式可以為本地經濟和旅遊消費增長帶來新動力,政府應積極推動金融改革開放,並加強資源發展金融科技。
撰文:林籽妍
ITIL V3 Expert、ISO/IEC20000 Auditor、PRINCE2 Practitioner,從事IT行業超過17年,積極推廣金融科技及資訊科技服務管理,現任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委員及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科技金融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