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最令人感興趣的,莫過於改善城市人生活的嶄新科技。將於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便是嶄新科技的展示場。以下是一些和智慧城市密切關連的例子:
機械人— 日本一向熱衷研究機械人,在奧運會期間,相信會有大量機械人扮演自動駕駛汽車、旅遊大使、酒店接待員等,為外國遊客提供協助和服務,包括翻譯、指引方向、召喚的士等。
飛行車— 有日本公司正研發一款單座、輕量、無須特殊操作和駕駛執照的飛行車,令人不怕奧運期間塞車。飛行車設想價格為500萬日圓(約35萬港元),陸空兩用,配備3個用於地面行駛的輪胎,四角安裝了飛行用螺旋槳。它會在10至20米高處飛行,地面行駛和飛行的最高時速為150公里,地面可行駛50公里,僅飛行的話約為5公里。
指紋認證購物— 日本最近已展開「指紋認證」購物測試,目標於東京奧運期間,訪日旅客可於主要景點附近的餐廳、商店用指紋代替日圓和實體信用卡消費,同時簡化退稅程序。為確保旅客的指紋數據不會被濫用,會經過加密處理後才成為大數據,以分析旅客的走向和消費模式,並加強旅遊熱點的保安。
氫動力— 日本政府計劃斥資400億日圓(約28億港元)進行氫動力研發,目標是在東京奧運會全面使用氫能源。整個奧運村將被氫氣管圍繞,電力和熱水會100%由氫氣供應,包括可住17,000人的選手村、培訓中心和餐廳等,以及至少100輛氫動力汽車;奧運後,將另建學校或商業區,預計遷入1萬人居住氫氣城。
海藻能源— 海藻能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成能量,而且比其他綠色能源較為節省空間,並且容易生長;但缺點是成本仍然高昂。據悉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正與日本航空、全日空、東京大學、日本政府等合作研究把藻類作為飛機燃料,屆時可能會出現真正的「綠色」航班。
以上任何一項科技若能夠投入應用都令人興奮。智慧城市的最高層次,就是人民、企業、學術界和政府,在各種建設工作中達成共識並貢獻所長。所以如果香港政府的智慧城市藍圖除了包含智慧城市的路線圖、標準、框架外,還能提供如何融會市民和各界意見和建議的機制,那就真是邁向智慧城市的重大一步。
撰文:鄧淑明博士, JP
香港大學理學博士,香港土生土長的IT創業者,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督導委員會主席。率先將地理資訊系統(GIS)科技引入香港,提倡利用科技推動環保、教育、醫療等事業,致力建設更美好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