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科學的領域,有些學科尤其著重實踐應用,若從事社會工作、教育、醫護,甚至人資管理,如有志深造,可選擇攻心為上,修讀助人「療心」的學科,像輔導學或表達藝術治療,皆有專項碩士課程。進修增值,應用所學,由心出發。
輔導學 嚴謹理論+實踐
香港生活壓力沉重,社會問題叢生,如自殺、家庭暴力、情緒抑鬱等,日趨嚴重而複雜,社會對輔導服務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目前不少社福機構皆有提供輔導服務,而部分社工、教師及醫護人員等會深造輔導學知識技巧,應用於日常工作中。
目前香港未有立法監管輔導工作,而行內一些專業團體如香港專業輔導協會則著手推動專業發展,制訂學歷和資歷要求,並設有會員和「Certified Counsellors」名冊。
一言一語皆有理論支持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兼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學)課程總監馮麗姝指出,從事輔導工作,須接受嚴謹訓練,輔導者一言一語,所提出每個提問,皆非隨意而發,背後有理論支持,輔導絕非一般傾談。「輔導方法是經過理論研究,並通過驗證,證明理論和手法可行有效。」一般而言,常見輔導方法有認知行為治療法、敘述治療法、家庭結構治療法等,而輔導時間因個案情況而異,有些經5、6次會面情況已見改善,有些則長達3數年之久。
馮麗姝續說,輔導應用範疇甚廣,但個案成因複雜,往往涉及複雜因素和家庭關係,輔導人員要逐層拆解,找出問題根源。她舉例說,如有孩子出現情緒失控問題,甚至有自殺傾向,母親稱是因功課壓力所致,於是四處尋求協助,但經輔導人員深入評估和分析,發覺原來家庭出現種種問題,父母關係不佳,丈夫常不回家,母親處於擔憂狀態,害怕婚姻破裂,因此把孩子當成扯線公仔,盼丈夫能多照顧家庭,這對孩子造成極大困擾和壓力。「因此問題根源不是功課壓力,而是處理父母的關係。輔導人員要抽絲剝繭找出問題所在,不是頭痛醫痛,腳痛醫腳。」除家庭問題外,另有些行為問題如害怕刷牙或洗澡等,或涉及錯誤思想或恐懼心理,這些個案多會應用認知行為治療法加以協助。
深造提示
輔導人員處理種種個案,沒有固定公式,他們本身須熟習理論,並為求助者持續進行評估,找出問題主因後,再設定介入手法,制訂輔導方案。因此如有志深造輔導學,必須打穩理論根底,學習分析評估,並掌握微觀的輔導技巧,如聆聽、提問、建立互信,以至向求助者反映其當下情況等。馮麗姝表示:「輔導人員也可像一面鏡子,反映求助者自己不知的一面,如有求助者談起傷痛,會不自覺地面露笑容,這或因他們平日傾向埋藏痛苦,不願人家看見痛苦模樣。」此外,修讀課程也須進行實習,經導師指導下,到社福或教育機構等協助處理個案,並通過嚴格督導考核。
表達藝術治療 從創作體驗正能量
若然情緒受困,或有口難言,透過藝術活動,不單可抒發情感,更可配合心理治療,走出情緒低谷。表達藝術治療近年在港應用趨普及,不少社福界和教育界從業員深造這門新興學科,利用專業助人。
藝術不單可陶冶性情,更可作為心理治療的媒介。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兼表達藝術治療碩士課程總監何天虹指出,藝術治療是門專業,在外國流行已久,主要分兩大主流,其一是表達藝術治療,綜合多種藝術活動,如音樂、繪畫、戲劇等,配合心理治療手法來協助求助者;另一是創意藝術治療,它專注於一種藝術活動作治療媒介,如音樂治療、戲劇治療等。兩種治療方法在二次大戰後興起,其時人們經歷戰爭傷痛,難以用言語來表達,但透過藝術活動,可將內心創傷釋放,達致治療果效。其後行業一直朝專業發展,在60年代,北美一些專業協會相繼成立。
藝術治療日益普及
何天虹說,近年表達藝術治療日趨普及化,應用範疇廣泛,在社福和教育界尤其普遍,而協助對象亦頗多元化,如有特殊需要兒童、長期病患者、患腦退化症患者、戒毒人士、情緒受困者等。一般而言,表達藝術治療利用5種藝術作治療媒介,包括音樂、視覺藝術、舞蹈動作、戲劇、詩歌文字創作,配合心理治療環節,從而協助治療對象。
每次治療也因應對象需要而設定主題,所用上的藝術活動各有不同,但一般而言,會先以音樂或舞步熱身,再進入藝術環節,如繪畫或戲劇創作,之後可轉換另一種藝術形式,如詩歌和文章創作,最後則是分享和反思環節,而治療師會引導受助人作正面思考,反思創作過程中的感受、啟發、得著,再將之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從而改善遇到的問題。
藝術活動體驗得著
何天虹舉例說,如求助者出現行為問題,在人際關係方面遇上種種難題,透過團體表達藝術治療,與組員一同創作,可從另一角度反思本身問題,從而得到啟發。「與組員共同合作,如過程比日常生活來得暢順,經過體驗後,治療師會引導對象再作出反思,有甚麼能促進溝通合作,可能多讚賞別人,或是多從對方角度來思考,然後將這種體驗聯繫到生活上,再加以應用。」
此外,治療也可應用於長者,不少人覺得長者欠創意活力,實情剛好相反。「曾有些長者出現抑鬱症狀,起初只躲在一角默默無言,但在藝術氣氛和感染力下,情況漸有所改善,願意主動打開心扉投入其中,與他人建立關係,改善抑鬱情緒。」
深造提示
由於表達藝術治療應用廣泛,修讀此學科學員背景也頗多元化,如有社工、教師、人力資源管理從業員、藝術工作者等,掌握藝術治療技能應用於工作中。何天虹指出,從事表達藝術治療須掌握多種知識技能,如表達藝術治療理論和原則、專業操守、精神健康評估與介入、輔導與心理治療等。此外課堂不會深入教授藝術技巧,因此學員本身宜有藝術根底,而這亦是入學甄選要點之一。
表達藝術治療既有心理治療理論,亦著重體驗式學習,學員須親身投入藝術活動中。此外學員亦要經臨床督導下進行實習,方符合畢業要求,並取得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ts Therapy Association(ANZATA)的資格。日後累積指定時數的治療經驗,可申請成為國際表達藝術治療協會(International Expressive Arts Therapy Association, IEATA)的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
Text: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