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的GDP跌至只佔中國大約2%,相比八、九十年代,香港GDP佔當時中國兩成的情況真不可同日而語。不進則退,內地和近鄰都積極奮進,我們逐漸相形見絀。如何重拾昔日的創業拼搏精神?怎樣使年輕人有更多上流機會?
最近我探訪日本,它的一些發展也許可為我們提供靈感。
柏葉區(Kashiwa-no-ha)是日本東京的星城之一,人口40萬。原本是三井集團的高爾夫球場和美軍用地,2000年開始構思如何把這片面積達273公頃(等同78個太古城)的舊區重建,並決定通過「官.商.民.學」—由千葉縣和柏市政府、東京大學、千葉大學、市民和三井等合作,將它打造成一個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
例如在創新產業方面,它設有全國最大共用工作空間的柏葉開放創新研究所(KOIL),鼓勵人才和資訊交流,配合創業專家,在支援、國際競賽、兩所大學的大量科研上,全方位構建創業者網路。其中我頗看好準備商業化的「植物工廠」,它由千葉大學研發,以日光和人工栽培低成本、高產量農作物。不過印象更深刻的,是在充滿3D打印機等高科技設施的KOIL,刻意用上粗糙水泥的天花,象徵一切仍在建構,未有定型。
一個真正的智慧城市,以人為本是核心思維,這樣才可匯聚人才。因此在構思面積達87公頃(4個半維園大小)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這樣的大型項目時,政府應多花心思,如稅務優惠及居所配套設施,廣攬中外人才,這才是激活香港經濟之道。
文:鄧淑明博士, JP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督導委員會主席,香港土生土長的IT創業者,率先將地理資訊系統(GIS)科技引入香港,提倡利用科技推動環保、教育、醫療等事業,致力建設更美好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