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研究機構Gartner在今年初發表的報告指出,亞太區銀行及證券機構在資訊科技方面的開支,今年將達到671億美元,較去年增加5.4%;而到2019年開始,要成為特許財務分析師,須了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機器顧問及大數據分析才能通過考試,可以見到機器學習 / 人工智能已廣泛進軍金融業。
AI風潮也吹到香港,尤其聊天機械人(Chatbot)。最近生銀行和中銀香港分別宣布計劃引入Chatbot,向客戶提供銀行服務資訊及優惠,回答客戶問題等。AI涵義甚廣,包括深度學習、機械人、數碼個人助理,以及Chatbot等等。但到底AI的進程如何?如果用生於百多年前的英國科學家圖靈(Alan Turing)的準則,即電腦要能欺騙到你,令你信它是人,才是人工智能。那麼即使AlphaGo能在圍棋界打遍天下無敵手,或只花10分鐘就從2,000萬份醫療論文中判斷一種罕見白血病的Watson系統也未算,因為如果你問它附近有甚麼餐廳,或叫它代訂酒店,恐怕它不懂回應。
科研路上官商都太被動
雖然我們仍然處於人工智能的初階,但AI的應用已非常廣泛,由金融(財富管理、偵測詐騙)、醫療(斷症、藥物發展)、傳媒和廣告(面孔識別廣告、度身訂做服務)、零售(亞馬遜是行業表表者)、法律(極速尋找資料)、教育(虛擬教師)、製造業、運輸、農業等等。
不過日前看到國際頂尖AI專家兼科大教授楊強指出,香港在科研路上官商都太被動,結果訓練出來的人才大部分往外跑。之前他協助華為在港設立實驗室,結果連50人也招聘不到,大嘆「香港招人太難了」。
香港有世界一流的師資,能吸引各地精英來港求學,但若果我們不努力營造匯聚人才的環境,香港恐怕只是繼續為他人作嫁衣裳!希望政府和各界群策群力,儘快急起直追,把香港和AI的潛力發揮出來。
文:鄧淑明博士, JP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督導委員會主席,香港土生土長的IT創業者,率先將地理資訊系統(GIS)科技引入香港,提倡利用科技推動環保、教育、醫療等事業,致力建設更美好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