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府07年宣布10大基建,建築和工程業旺足10年。大型基建仍未完結,起樓潮已接續發力,帶旺人力需求。目前行內人手需求全線上升,技術工人、管工,以至專業人士皆頗為搶手,甚至驗樓師也水漲船高。持中學學歷也可進修增值入行,趁勢建事業。
本港樓價高企,市民「上車」艱難,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花了不少篇幅談土地問題,並提出由剛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檢視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策劃長遠土地策略。施政報告同時建議大量增加「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並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選取一幅位於觀塘安達臣道的住宅用地推行先導計劃,提供約1,000個單位。
目前本港樓宇供應量正步入上升周期。據屋宇署資料顯示,今年7個月累計私樓落成量達11,253伙,較去年同期大升28.9%,料全年達17,122伙。當局預計未來3至4年本港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量高達9.8萬伙,按季增2,000伙,創13年新高。另一方面,多項基建仍持續推進,如鐵路屯門南線、北環線、東九龍線、北港島線等,將陸續作公眾諮詢和規劃。政府估計本港未來5至10年,公營和私營工程總量將會超過3,000億元水平,顯示建造服務需求持續殷切。
人手需求全線升
近期多項數據反映建築工程行業人手需求仍處升浪之中。據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6月,建築工人就業人數達11.2萬,按年上升6.2%,同期職位空缺數目達1,508個,按年大增173%。值得留意是,公營樓宇地盤工人數目按年大增34%,可見起樓人力需求升勢甚急。業界人力預測報告亦預計,建造業未來數年仍欠缺1萬至1.5萬名技術工人。行內薪酬繼續漲,建造業16個工種連續9年獲加薪,加幅由3.7%至11.1%不等。
至於工程人手增長,雖未及前線工人般強勁,但仍穩步上升,今年6月「建築及工程服務、技術測試及分析」從業員達4.18萬,按年增長3%。在樓宇建造等行業,多個專業工種薪酬持續攀升,去年工程計劃經理月薪平均數達7萬元,而安全主任則為44,800元。
總體而言,未來5至10年,起樓加上基建,額外人力需求數以萬計。工程大學畢業生固然搶手,持中學學歷者也可入行開創事業。不過建築工程行頭廣,業務瓣數多,由前線工人、中前線管理人員,以至專業工程師,各有不同學歷要求,到底中學畢業入行有何路徑?
屋宇建造 由前線管理到專業人士
建築工程事業路廣闊,入行發展跟起樓一樣,須按部就班打穩根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國際教育中心課程總監林婉文博士指出,隨著新市鎮發展,起樓將成行情焦點之一,大量樓宇興建勢必帶動各職級工種人力需求,除前線技術工人外,中層管理人員,以至專業職位如工程師、建築測量師、工料測量師等,就業前景皆可觀。
持中學學歷者可透過進修入行擔任技術員或管工。管工屬前線管理人員,有點像工程師與地盤工的中間人,負責前線監督、安排及協調施工程序,並要負責驗收,由建築物施工至竣工的不同階段,管工須全程參與其中。
至於進修方面,可由專科文憑(建築)讀起,先打好基礎。林婉文說,年輕人入行須掌握一些核心知識,如必學的「Construction Science」,可從中了解一幢建築物是如何建成,認識由打地基至平頂的各個工序。此外入行練好「數底」也重要,尤其各種施工程序皆有特定計算和測量方法,因此「Building Measurement」亦屬必學技能。
入行邊做邊進修
入行累積一定經驗,可透過進修相關的屋宇建造高級文憑,為晉身工程師和項目管理人員鋪路。林婉文說,前線管理人員晉升至更高級崗位,將要負責更多策劃工作,須有更全面知識,尤其法律和合約方面,因建築涉及多種法例,而購置物料要處理大量合約,故須進一步深化知識。此外,建築管理、財務管理、職安健,以至環保等亦須加以鑽研,以強化就業技能。
修畢高級文憑後,若要考取專業資格如建造工程師或建築測量師,則可修讀相關的銜接學位課程,以跨過學歷門檻。由於行內專業學會設有不同學歷認可基制,報讀課程時須留意相關細節和安排。林婉文續稱,目前行內人手需求殷切,年輕人入行由低做起,起薪約萬多元,透過累積經驗和提升學歷,不多久便有理想薪酬回報。
學驗樓 理論與實戰並重
樓市長期火熱,市民多關心樓宇買賣各種細節,電視節目介紹樓盤也設有驗樓環節,令驗樓師工作廣為人知。香港專上教育學院高級教育顧問陳建荃表示,近年在建築工程業裡,樓宇驗收和結構檢測發展甚為蓬勃。行內主要分兩大範疇,首先是一手樓和二手樓驗收,另一個是舊樓強制驗樓和驗窗項目,兩方面人手皆有需求,而工作要求各有不同。
驗樓兩大範疇
一手樓和二手樓驗收主要是檢查單位內手工瑕疵及潛在問題(如漏水)。陳建荃指出由於近年樓價攀升,單位價值不菲,愈來愈多業主買入單位後會聘請驗樓師仔細驗收。目前驗樓師沒有法定註冊制度,從業員多是行內資深人士,另設有驗樓師助理職位,可讓經驗較淺人士入行。
至於針對舊樓的強制驗樓和驗窗計劃,自2012年全面實施,規定樓齡30年或以上的私樓業主須每10年驗樓1次,以及每5年驗窗1次。計劃推行至今已涵蓋近1萬幢私人樓宇。強制驗樓須由註冊檢驗人員負責,他們多為結構工程師或建築專業人士,而驗窗計劃亦要由合資格人士進行。
驗樓不是紙上談兵
中學學歷人士進修後入行,可擔任助理崗位,如工程監督助理、助理工程主任等,成為驗樓人員的副手。香港專上教育學院辦有樓宇驗收及結構檢測專業文憑課程,助有志入行者增值。「入行須掌握多種知識,如建造和工程基本概念、驗樓技術和裝修質量管理、材料知識、建築法例及規範等。初入行者先要熟悉行內風火水電和裝修的共通檢驗標準,舉例說,檢查1平方米地台,最高和最低點不能有多於10毫米差距,否則便屬高低不平。又如檢查雲石有否明顯裂紋,通常在兩米距離,以目測方式進行。」陳建荃說。
另外也須學習操作專門儀器,如紅外線熱像儀、鋼筋混凝土雷達及電子鎚等。陳建荃指出,儀器操作並不難,如紅外線熱像儀可作遠距離和非破壞性測試,透過量度樓宇外牆表面溫差,探測有否出現管道洩漏和外牆剝落情況。他強調,驗樓不是紙上談兵,故課程設有實習環節,學員可到發展商單位進行模擬驗樓以汲取經驗。
Text: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