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為貴是人際相處之道,也是調解員的專業精神所在。政府自2008年起積極推動「調解為先」的政策,鼓勵當事人透過調解方式來解決糾紛,尋求雙贏解決方案,其後在09年民事司法制度改革實施《調解實務指示》,是為「先調解,後訴訟」司法程序改革的重要一步。及至2010年司法機構推出《調解實務指引》,而《調解條例》於2013年生效,民事案件當事人在沒有合理的理據下拒絕調解,法院能施予懲罰性的不利訟費令,此舉為調解發展建立穩固的基礎。大勢所趨,市場對專業調解員的需求日增,因而吸引不少人進修調解課程,一方面為將來投身調解員行列而準備,另一方面提升個人溝通智慧,有效地應用於職場及生活上,化解矛盾,創造社會和諧氣氛。
時至今日,調解不再局限於金融糾紛,也不再是律師的專利;無論商業、職場、社區以至家庭等各層面,皆時有糾紛出現,同樣需要調解來處理,故此調解員角色愈來愈吃香。
中港機遇多 時薪達千元
本身是香港調解聯盟會長的「專業調解員培訓證書」課程導師陸庭華(Denys)說:「香港不少機構如政府部門、銀行、美容企業等都設有調解員職位,而內地政府近年亦大力推動調解,為香港調解員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目前香港法例並沒有列明調解員的資格要求,為增加個人的專業知識及爭取業界資歷認可,有志成為調解員的人士可修讀專業調解員培訓課程,完成課程後報考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HKMAAL)的評核試,通過考核後即可成為該機構的認可調解員,為市民提供專業服務。」現時不少調解員以兼職身分提供專業服務,具備一定經驗的調解員時薪約為$1,000或以上,每次調解平均約需5小時,絕對是一個不錯的專業崗位。
他指出,想抓緊機遇到內地大灣區發展的話,畢業學員可參加由香港調解聯盟與中國調解專業聯盟合辦的講座,掌握內地法例等專業知識,逐步投身內地市場發展。
促進式調解 中立和事老
隨著中港兩地市場對調解服務的需求大增,不少人計劃投身調解專業,以「和事老」身分來為人解決糾紛,和氣收場。
Denys強調保持中立態度是調解員的專業操守之一。「香港主要推行促進式調解,其特性在於調解員持中立態度,運用不同的調解技巧來鼓勵當事人溝通協商,增加了解,從而找出雙方背後的需要及目標,過程中不會給予任何意見,以不偏不倚的態度來為雙方尋求共同接受的解決方案。」
職場遇爭議 調解成智慧
調解既是一門專業技巧,也是一種職場智慧。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蔡裕星表示,很多人在日常工作中都要處理各式各樣的爭議,如律師、教師、社工、工程師、警務人員、醫生、人力資源部及客戶服務部人員等,他們可進修調解課程,掌握技巧,有效地處理工作上的談判和矛盾。
由此可見,調解訓練是一種人際溝通的智慧,他認為人人都適合學習調解技巧,因為這門學問有助學員懂得以多角度來看待事情,能尊重別人的想法及感受,並透過溝通來解決問題,既能提升在職人士的人際相處技巧,又能加強年輕人的溝通能力,為成長邁出一大步。
重技巧實踐 1比3訓練
由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舉辦的「專業調解員培訓證書」課程,內容涵蓋調解流程及調解技巧如聆聽、提問、回應和談判協商,並由法律界人士主講合約法例等知識,通過系統化培訓,讓學員全面掌握專業調解的知識與技巧。
有別於坊間調解訓練集中於導師授課的模式,Denys強調此課程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當中有1 / 3內容為調解理論,另外2 / 3內容則是技巧實踐,透過角色扮演、個案示範、案例分享等,讓學員能即時根據不同個案及場景來應用調解技巧,學以致用。
Denys說:「課程以1比3的小班訓練方式,由專業調解員擔任助教,使學員有更多的訓練機會,在助教的指導下強化調解技巧。」由於學員來自不同職業背景,在課堂討論時互相學習,從中了解不同人士的思維角度,視野更為廣闊。
蔡裕星表示,課程舉辦多年,累積了很多來自不同界別的畢業學員,他們已組成調解學會,作為業界最新資訊分享平台,不時邀請來自法律界及紀律部隊的專家主持分享講座,讓畢業學員自我增值。
專業水平高 獲多項認證
坊間有不同類型的調解課程,想學有所得,就要選擇一個已獲得政府及業界機構廣泛認可的課程。蔡裕星指出,「專業調解員培訓證書」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專業水平已獲得多方面的資歷認可,包括獲得政府資歷架構(QF)認可為第3級課程,並已納入持續進修基金(CEF)可獲發還款項課程名單內,成功修畢課程兼出席率達80%以上的學員,可向基金申請發還最多8成學費。
除了通過課程考核可獲發香港青年協會證書外,如學員的出席率達100%的話,可自費報考HKMAAL統籌的資歷評核,成功通過考核後,可申請成為「綜合調解員」;同時畢業生更可獲推薦申領國家教育部轄下中國成人教育協會企業教育專業委員會「國家調解員—中級」職業能力合格證書,並可申請加入香港調解聯盟成為會員。
一個課程,多項認證,助學員展開調解專業。
調解破困局 成功感所在
多年以來,Denys曾參與過無數次調解,親睹不少當事人在短短幾小時間由滿臉怒氣、不瞅不睬的模樣,經過調解後轉變成相互理解、握手言和的局面,令他獲得莫大的成功感。
他說:「試過處理一次關於父母與女兒的物業糾紛個案,簡單來說,父母認為他們應佔物業售後利潤的1 / 2,而女兒卻認為她應佔物業售後利潤的2 / 3,我首先向他們解釋雙方對簿公堂對家庭關係造成的壞影響,再通過討論了解到雙方糾紛源於女兒童年遇到的家庭問題,經過幾小時的調解,他們終於找到解決方案,最後還互相擁抱,冰釋前嫌。」突破人際關係困局,讓雙方和諧共處,正是調解工作的意義所在。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簡介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致力鼓勵青年享受學習生活,讓學習和生活融為一體。為推廣以生活興趣為主的學習,學院課程種類多元化,涵蓋生活藝術、知識博覽、能力提升及事業發展4大學習領域,讓學員從興趣、技能及體驗等層面出發,拓展個人潛能,促進優質生活。蔡裕星表示:「為配合時代步伐及市場的實際需求,學院現正聯繫IT界人士開發多元化IT課程如電競等,同時推動『全健』思維,開辦各式各樣的心理健康及專業輔導課程,增加青年人的學習機會,與時並進。」
他指出,學員來自不同學歷及職業背景,學院推出多元化培訓機會可滿足他們的需要,有助事業發展之餘,也可以啟發思維,增廣見識。「多元化培訓可擴大社會大眾的知識領域,人際相處包容性更大,令社會更加和諧。」
調解員證書課程(第49屆)
內容:課程獲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HKMAAL)及香港政府資歷架構(第三級)認可,成功修畢學員可向政府持續進修基金申請發還最多8成學費,亦可憑證書向HKMAAL申請調解員考核試。課程教學內容以系統化及各種案例示範,協助學員掌握專業調解的技巧及知識,完成課程學員將能應付一般爭議之調解處理方法。
日期:2018年7月9日至8月20日(逢星期一及四共14課)
時間:晚上7時至10時(共上課42學時)
查詢資料
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
查詢電話:2130 4000
網址:https://clc.hkfyg.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