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人力市場熱門關鍵字,應是「短缺」兩字,企業要有足夠人才變得愈來愈困難吃力,這不單是香港問題,環球也面對同樣趨勢。有國際人力報告更預視,就業市場將進入人才緊縮年代,而薪酬升浪將席捲多國。這對求職者來說,是躋身就業勝利組大好機會。到底哪些行業可叫價更高?
本港勞動力2022年見頂,之後將下跌多年,人力供應持續減少。從供求角度看,人力求過於供,理論上薪酬會持續上升,而一些熱門行業高端人才更為難求,或出現人工大漲的情況。
就業市場「求專」年代
針對本港未來人力需求,政府曾進行較具規模推算,發表《2022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據該報告顯示,2012至2022年間,人力需求增長最快行業是金融服務業(平均年增長2.2%)、專業及商用服務業(1.5%)、資訊科技業(1.4%)及建造業(1.4%)。當中金融服務業至2022年從業員人數將逾29萬,較2012年增近2成半。資訊科技業從業員亦將增至近12萬人,其中「軟件出版及與資訊科技相關服務」年均增長最高(2.5%),人數達5.5萬。
就業市場步入「求專」年代,專業人員將更渴市,如工程師、測量師、會計師、IT人員等,他們的人力需求在各職業組別中增長最快,料2022年增至31.7萬人,年增長率達1.8%。至於薪酬升幅方面,據統計處數據顯示,去年中名義薪金指數升幅最高為「工程及其他技術支援人員(包括工程師和資訊科技經理等),有5.6%增幅。
環球3大行業人才荒
金融、IT、專業服務等人才供應短缺是環球趨勢。光輝國際Korn Ferry早前發表《全球人才短缺》(Global Talent Crunch)研究報告,評估20個主要經濟體於2020、2025及2030年的未來人才供求差距,研究涵蓋3大行業:金融及商業服務;科技、媒體及電訊(TMT);以及製造業。
報告結果顯示,金融及商業服務業人才短缺,亞太區承受的打擊最大,至2030年,行業勞動人口赤字將達370萬。如短缺問題未能改善,年機會成本將超越4,396.2億美元;香港因金融技術人才短缺而損失的收入將等於整個經濟系統的12%。此外至2030年,亞太地區TMT行業將欠缺200萬員工,香港TMT行業人力短缺的影響將達169億美元。
爭取更高身價好機會
人才短缺直接導致薪酬上升。光輝國際另一份研究《薪酬飆升》(Salary Surge)顯示,金融及商業服務、TMT及製造業的高技術人才薪酬,或隨各地爆發的人才荒而飆升。光輝國際中國市場主管(中高管獵尋)龐嫣虹指出,若然情況繼續發酵,至2030年,水漲船高的薪酬可能為亞太地區的企業增加逾1萬億美元的支出。至於在香港,至2020年因人才短缺的額外薪酬支出將達190億美元;至2025年將達300億美元;至2030年更將增加至380億美元。
薪酬上升無疑令企業成本增加,但對人才來說,卻是爭取更高身價好機會。龐嫣虹說,隨著人才短缺問題日益突出,求職者和在職人士須仔細思考,如何躋身高技術和市場渴求的人才,成為企業的高增值員工,從而調整事業發展定位,將愈來愈顯得重要。她續稱,當前科技發展甚快,在數碼化浪潮下,未來職場成功一群,不一定是擁有最高學歷的人,反而具備一些致勝特質如樂於學習、好奇心、敏銳度、自信、適應力等,將是人才競爭力關鍵。
第3季跳槽轉工4注意
人旺 力供應緊張,企業爭聘人才,令轉工跳槽更容易。轉工向來有淡旺季之分,但目前一些熱門行業持續發力搶人手,衝擊了淡旺季界線。「尤其市場特別渴求的工種,由現在到年尾照樣有人跳槽。」安俊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指出,踏入第3季,有些行業轉工氣氛仍高漲。「首先IT業基層至中層技術人手皆短缺,有些IT公司招聘一個空缺,整個月也沒一個合適人才問津。而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隨時有3至10份工在手。」金融業轉工亦旺,尤其風險監控和合規等職位。「有金融公司招聘法律及風險監控經理,人才跳槽人工由5.5萬元加到7萬元。」不過她提醒打工仔,雖然目前人才有價有市,轉工也有數點要注意。
1.叫價牽強:因為生活要咁多錢
轉工第一步要認清市價,即使行業當旺亦未必定能叫價高。「要看你實際定位,例如在IT 業,基層和中層技術人才都很缺,但管理層卻沒這麼缺,叫價也未必太高。」而談到人工,HR必有3問:「目前人工多少?叫價多少?點解?」可是近年一些打工仔的答案卻有點牽強:「有求職者直接說:因為生活需要咁多錢。但問題是公司不是看你需要多少錢,而是看你的能力。」周綺萍說,一般而言,轉工求加薪10%至15%算合理,搶手人才加15%至25%亦正常,但索價再高須有特別理由。「例如你能證明在現職公司是underpaid,又或你的技能真的很專極渴市。」
2.可向佣金、分紅埋手
轉工商討人工如陷於膠著,或可向其他方面入手。周綺萍說,近年經濟起跌波動,HR對加薪傾向保守,但分紅和佣金卻有得傾。因此相較爭取更高人工,爭取更佳incentive plan或較容易。
3.原地晉升更顯本事
不少打工仔轉工博升職,為求有個更高的職銜,但在HR眼中,跳槽升職並不罕見,反而原地晉升才顯真本事。「你做開一家公司,老闆已了解你的能力,他提拔你升職更能彰顯你的實力。相反若做開大公司senior officer,轉到中小企當經理,那便未必能顯出有何過人之處。」
4.小心轉工轉出禍
轉工最忌短視,為求加薪變得jumpy,是犯上嚴重策略錯誤。周綺萍舉例說,曾有金融專才從事合規工作,初出道時市道旺,他4年轉了6份工,每次升級加薪,但壞影響開始浮現。「近期求職變得好困難,因他已上到經理職位,但許多公司招聘經理皆希望對方能成為核心伙伴,因此不太考慮jumpy的人。轉工太頻密最終影響長遠事業發展。」
貿易戰要留意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亦關注中美貿易摩擦對本港各行業的影響,尤其物流業以及在內地設廠港商。政府會與受影響業界緊密聯繫,有需要時提供協助。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出,貿易戰對本港部分行業如貿易、船務、航運、物流等影響較大。但因製造業佔本港經濟比重不大,料對整體經濟影響有限。惟須留意其他負面影響,如近期人民幣貶值會否令內地旅客減少來港消費,以及長遠會否阻礙本港發展科技。
他續稱,貿易戰中短期內對本港就業沒大影響,料失業率不會因貿易戰而大幅上升。但打算轉工的打工仔,若轉往直接受貿易戰影響的行業,則要多加考慮。
Text: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