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主管經常投訴員工缺乏工作主動性、自我推動力不足,甚至「踢一踢先郁一郁」,整個團隊都了無生氣。其實問題不一定出自員工本身,有可能基於工作性質,資深培訓專家孫立民博士認為,一個能令員工發奮圖強及自我推動做到最好的job要具備5個特徵。
特徵1.工作要多元技能
如果工作只需要單一技能如影印文件、資料輸入、文件紀錄等,這些重複性工作容易令人感覺沉悶,對工作的熱誠會日漸下降;反之挑戰性高兼需要多元技能的工作可令人增加對工作的熱誠和滿足感。
特徵2.員工要對工作有認同感
員工有份參與工作的資料搜集、流程安排、分工等過程,可讓他們對工作產生ownership,從而對任務產生認同感和推動力。
特徵3.工作本身要有意義
工作本身的意義很重要,如為參加者、服務對象帶來幫助,當工作意義較為清晰明確時,員工對工作的推動力就會更大。
特徵4.對工作有自主性
員工對工作有較大的參與權,自己可以決定執行任務的各個步驟,自主性愈高,愈容易對工作產生責任感。
特徵5.完成工作後有feedback
完成工作後,若服務對象可以向員工直接給予feedback,愈是正面就愈能為員工帶來成就感,故此能夠接收到feedback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前線員工有較多機會直接收到feedback,而後勤人員就沒有多少機會收到feedback了,所以管理人的回應就十分重要。
員工自動追求最好
孫博士說:「上述5項特徵都是正面元素,有助增加員工的內在激勵(推動力),無須上司逼迫,員工也會主動追求做到最好,爭取更大的工作滿足感。故此只要工作涵蓋這5個元素愈多的話,員工的自我推動力自然會相應提高,並且有助減低缺勤率及離職率。」
以賦權取代逼迫
增加員工工作的自主性在企業管理上是一種賦權管理(Empowerment)。孫博士建議公司可根據不同職位的性質及需要而設計一些「賦權位置」落實執行,以增加員工的自主空間,從而達到令員工自我激勵做到最好的效果。這比強迫員工不情不願地「扮工」hea做,效果可謂天壤之別。
增加工作自主 員工滿足更大
有些工種性質屬於自主性高的,不用太刻意賦權;不過市場上也有不少工種屬較低自主性,員工的自我推動力自然較低,公司應怎樣做呢?
孫博士說:「公司可在工作上給予員工一些做決定的自主空間,例如從事零售業或客戶服務行業,公司可給員工一個向客戶提供有限度discount而不須事先獲得經理的准許的職權,令員工感到對工作的自主性增加,把工作做好的推動力就會更大。」
有些企業管理層對給予員工多一點自主空間多少也有憂慮,尤其是擔心員工會做錯決定。孫博士強調,只要事前制訂一些guideline及設下上限便行;當然員工也有機會判斷錯誤,但這也是學習機會,當累積一定經驗後,他們的判斷就會接近公司的標準。「此舉可讓員工即時滿足客人的期望,當客人滿意服務並直接對員工表示感激,員工會獲得莫大滿足感,而經理也可以專心做好管理工作,不用花時間去處理瑣事,造就一個3贏局面。」
Text:田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