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研須急起直追,但踏踏實實搞科技不易。最近一份報告顯示,香港創科發展被廣州和深圳大幅拋離,單是人才一環已相距甚遠。香港城市大學早前發表《2018年大灣區科研創新綜合分析及展望報告》,結果顯示香港過去5年在科研創新發展排行中,無論在科技人才、資金投入、發明專利數目上,都遠遜於廣州和深圳。
科技人才數目遠遜廣州深圳
該報告由香港城市大學與科研人員社交網絡平台「科研之友」合力完成,利用「科研之友」系統中收集的大數據,詳細分析和比較由2012至2017年,大灣區內11個城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惠州和江門)的科研創新表現。結果發現,科技人才數目以廣州居首(242.8萬人),深圳排行第二(134.41萬人),香港排第3(47.16萬人),廣州大幅拋離香港5倍。至於科技企業方面,香港更望塵莫及,排行第一的廣州有27,377間,排行尾三的肇慶也有1,333間,而香港只有173間。
不過香港也非毫無優勢,在基礎科研論文產出方面,香港在高倍引論文排名第一(3,319篇),論文引用亦是第一位(84萬次),證明香港在基礎科研上仍有優勢,但大部分流於學術層面。
宜制訂新興產業計劃
城大資訊系統學系馬建教授指出:「從報告結果可見,大灣區各地政府均十分積極支持科研創新,無論在培養科技人才、經濟支援、對科研創新上的開放態度和政策都勝於香港。香港在科研創新發展上主要面臨3大挑戰,包括欠缺科研創新專才、欠缺自身新興產業計劃、欠缺為本地科技企業提供足夠資源和支援。」
他建議香港可參考「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設計適合香港的新興產業計劃,與大灣區的科研創新接軌;同時希望政府能加大對新興產業的研發投入和對本地科技型企業的培育與支持,鼓勵與學界合作,培養更多科研創新專才。
Text: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