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除了是兒童啟蒙基本外,還可以代表甚麼?國際性機構德勤首先提出ABCD 4大核心技術概念—A(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Blockchain,區塊鏈)、C(Cloud Computing,雲端計算),以及D(Big Data,大數據),要引領時代發展,由ABCD開始。ABCD新技術和效能對各個產業均帶來衝擊,特別在金融領域,簡直改變了整個生態。例如能自動化解決客人問題的AI Chatbot;解決非信任網路記賬問題的Blockchain;透過網路由用戶端登入遠端伺服器進行操作的Cloud Computing,以及分析海量數據,並達到精準預測,幫助調整未來巿場策略的Big Data。業界對這4大技術的依賴正逐步加深,並衍生出新的業務發展形態。
— Feva Works 課程導師Kent Chan
大數據的應用
大數據的應用日趨頻繁,近日的台灣9合1大選,就有人利用大數據作預測,結果100%命中,準確率相當驚人!從應用層面去看,可看到大數據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進步;但從古舊思維去想,就會有人說有私隱問題。筆者認為,人類的生活是前進的,而好多個人資料的問題都是源於個人選擇性及道德應用,而且法治上及應用範疇方面並不是毫無框架,所以大數據的發展及應用是值得探討的。
— 電子商貿策劃專家盛楚雁
API的黑暗面
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是一套軟件設計方法,讓軟件與系統開發者可以根據已定義的通訊方法整合其他系統。然而因為各種原因,API為本的登入被憑證濫用襲擊者虎視眈眈,例如所有API認證嘗試中,有3成屬欺詐性質,而針對API認證終端節點的憑證濫用行動所處理的用戶憑證,比一般表格為本的認證應用程式更高出4倍。根據Akamai分析的所有登入中,竟有3成被標籤為經大型憑證濫用行動提交的欺詐登入,數字令人震驚!因為每3次登入嘗試中,便有近一次為欺詐登入。對於憑證濫用襲擊者來說,認證API是一個成熟的目標。機構應確保自己有能力分辨自動與惡意入侵,因為這些襲擊不一定能被網絡瀏覽器所消化。
— 電腦應用專家 Ryan Leung
多元化的電子交易社會
本地消費結賬、搭車及朋友間轉賬,今天已出現了林林總總的交易方式。繼傳統現金、八達通、EPS、PPS、信用卡、payWave外,新興的交易或轉賬方式還有 Tap & Go、O!ePay、PayMe、Apple Pay、Android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WeChat Pay、Alipay,以至最近政府新推出的「轉數快」。不同的電子支付方式不斷湧現,可謂花多眼亂,現時你有多少種呢?無可否認的是,付款方式變得愈來愈方便,你會發覺總有一種適合你的付款渠道,就連還錢給朋友也再沒有推卻的藉口,甚至港鐵都開始為QR Code入閘付款系統進行招標。綜觀就是一場電子交易大混戰,最終鹿死誰手?
— 天行凝方課程導師 Terenz C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