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之際,筆者正在美國與3位知己好友自駕遊。我熱愛去旅行看世界,相信除了讀萬卷書,更要走萬里路,這樣才能擴闊眼界與時並進。作為金融業界的一員,即使到各地旅行亦不忘留意當地經濟及金融科技發展。
香港的金融科技發展相對落後,大數據、區塊鏈、虛擬銀行及虛擬貨幣等概念,也是近年由媒體廣泛報道才獲大眾關注。現時港人較為熟悉的金融科技相信是流動支付,如早前推出的跨銀行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註1)。除此以外,金融科技發展亦催生了不少初創企業,例如眾籌、點對點網絡貸款(P2P 網貸)、零售投資交易平台等 (註2)。
深圳及廣州早已搶先一步,積極開發金融科技。現時內地的大城市不論衣食住行,只要開通電子錢包,一「機」在手便樣樣通行。在內地坐計程車,一上車司機不問目的地卻問有否安裝電子支付工具,原來他沒零錢找換,我無奈表示只有現金,隨即便被司機趕下車。另外,國內的科技金融公司如雨後春筍湧現,較知名的有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服務包括支付、理財、保險、微企業金融、農村金融、消費信貸等,現時市值約1萬億人民幣(註3),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公司。
提到金融科技,當然不得不提北歐。北歐電子支付盛行,挪威、瑞典、丹麥相繼成為「無現金社會」,其中金融科技之都的挪威,實體現金交易比例不到10%(註4)。去年我到北歐旅行時,就感受到當地科技發展領先全球,而金融配套亦相當完善。在當地超級市場買東西,須先拿一個條碼掃描器,之後所取的任何貨品也可自行掃描條碼,完成購物後在結賬處插入會員卡,賬單自動在信用卡或電子錢包中扣減,過程自助又省卻排隊等候的時間。有趣的是,連當地的街頭藝人及乞丐亦改用刷卡機收取打賞(註5)。除了電子支付外,北歐最大的銀行集團北歐銀行Nordea,在挪威推出 AI 機器人顧問,為客戶提供投資和儲蓄建議(註6)。
有報告指,全球未來將有多個工種被科技取代,其中一類是金融行業中的低技術工種。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年輕人若想涉足此行業,不妨趁旅行時多看世界,了解及分析不同國家的行業發展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向獨立專業的理財顧問查詢。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投資者及消費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準確或遺漏等,所引致投資者及消費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
註1.轉數快
https://www.hkma.gov.hk/chi/key-functions/international-financial-centre/infrastructure/faster-payment-system.shtml
註2.錢家有道,你需要知道的金融科技要點
https://www.thechinfamily.hk/web/tc/financial-products/fintech/index.html
註3.胡潤發佈獨角獸指數:螞蟻金服位列榜首 估值1萬億元
http://tech.sina.com.cn/i/2018-11-02/doc-ihmutuea6404768.shtml
註4.不到10%挪威人使用現金 北歐電子支付風氣盛行
https://cnews.com.tw/002180429a01/
註5.2018行動支付戰開打(二):用手機嗶一下付錢?台灣人還是愛現金、信用卡 https://cnews.com.tw/2018-taiwan-mobile-payment-02/
註6.引入人工智慧,北歐銀行將裁員 6 千人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17/10/30/nordea-to-axe-6000-jobs-in-drive-to-digital-future/
撰文:李曉琳 (Linda Lee)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助理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