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往大灣區發展,港人反應不一,有些觀望,有些抗拒,有些進取。各行業中,IT界可謂行得較前,早有一批港產IT人落戶大灣區,進駐區內城市初創企業孵化器,準備大展拳腳。近年內地致力搞創科,港人如欲分一杯羹,到底有何優勢和劣勢,北上發展又有何機遇?
IT人進軍FinTech:港人不宜留在安舒區
報貝有限公司(CamClaim)首席執行官林籽妍是香港土生土長IT人,4年前進軍大灣區,目前主要發展流動支付,與銀聯國際合作推出互聯網線下線上支付方案,為中小企業提供支付通道。她認為港人宜以前瞻目光看待內地發展,不能留在漸消失的安舒區。「就像廿年前,香港的士由棍波轉為自動波,許多司機擔心自動波耗油馬力不夠,但到了今天,幾乎全部的士是自動波,你還能找到棍波的士嗎?我想說的是,時代不斷向前,許多事情必然發生,你總不能原地踏步。」
孵化器園區遍地開花
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不單GDP已超越香港,科技發展亦領先許多。深圳發展科技的雄心,吸引人才力度之強,超出許多人想像。深圳市早於2017年發布《關於高端人才引進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指出要在2020年吸引100名海內外院士和諾貝爾獎得主等頂尖人才,另要匯聚1.5萬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冀於2030年令深圳市科技人才整體創新能力接近美國矽谷和以色列。
林籽妍說,在IT初創領域,內地發展速度同樣驚人,形勢有如遍地開花。目前在大灣區不同城市也設有初創企業孵化器園區,各有不同計劃,吸引優秀企業進駐落戶。「深圳南山區和福田區有很多從事軟件開發的企業,而龍崗區和龍華區則適合做機械人研發。遠一點的廣州黃埔和天河區也有眾多園區和計劃支援企業發展。」
優惠政策吸人才
為吸引一流人才,區內各地採用銀彈策略,提供稅務優惠、辦公室租金津貼、住房優惠,甚至半價買樓等。林籽妍說:「深圳福田是重點發展的中心城區,相當於香港的中環,在一些孵化器園區,一個辦公位置正常月租約3,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經資助後只需約1,000元。另外計劃也提供宿舍租金津貼,像租住福田一個300呎單位,租金只需2,000多元。企業聘請博士和碩士員工可獲50萬元稅務補貼。而員工本身也享有各種資助,金額可高達200萬元。」
林籽妍公司位於香港科學園,數年前先到廣州探路,及後加入深圳福田區一個孵化器,現時深圳公司主要從事後勤和研發。她說近年配合大灣區發展,內地許多初創培育計劃也開放給港人申請。不過由於各地發展重點和政策不同,新手或會感到無從入手。「想落戶內地不能單看資助多寡,還要看當地政策是否配合你的業務,提供技術測試支援,這對公司發展很重要。」她說本地一些團體如智慧城市聯盟和團結香港基金等不時辦有專題講座介紹大灣區發展,助港人掌握更多資訊。「內地初創園區也會定期舉辦比賽和講座,香港年輕人也可參加,從而多了解內地。」
港人宜正視劣勢
雖然內地機會多,但港人是否有力把握則是另一問題。林籽妍說,港人北上發展優勢固然有,但劣勢也不少,以IT人技能為例,已很難說領先。「香港大學畢業生的技能往往比不上內地大專生,因內地人學技術很專注,會鑽研得很深入,不會點到即止。又如港人和內地人進修同一課程,你會明顯看到內地人學習速度快好多。內地數十年前由做工廠開始,到今天追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人才像工兵一樣,拼命追求進步。」
至於港人優勢,林籽妍說港人始終較熟悉西方文化和處事手法,能擔當橋樑角色。此外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等領域目前仍有一定優勢。「如你間中會去內地消費,我建議可把眼光擴闊,不單了解創業和就業,也可發掘學習和居住的機會。」
初創北上搞AI:內地極進取
港人進軍大灣區開公司,須提交出入境證明,你知在哪裡申請嗎?這個問題考起不少香港人。初創企業Application Technology Co.,Ltd.(AppTech)行政總裁李治緯對此了然於胸。「拿出入境證明不是到市政大樓某部門,而是在內地過關口岸,在某個辦公窗口便可申請到。」他強調,港人到內地發展不單要認識政策,也要了解行政部門和手續,否則很易碰釘。
引入新科技 內地進取開放
李治緯曾留學海外,回港後在銀行工作10年,後來與拍檔創業,開發流動應用程式及發展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如人臉、汽車、車牌識別等,應用於不同行業。他說香港各行業已發展成熟,若想引進新技術,往往要花一番工夫改變現行制度和做法,反觀內地無論政府和企業,對採用新技術態度十分開放,尤其內地城市間有一定競爭,彼此也想透過吸納科技提升生產力。
李治緯公司設於香港科學園,其後透過科學園「科培網絡」,聯同本港初創公司到江門市進行交流和路演,接觸當地官員、企業及初創企業孵化器,尋求合作機會,其後更申請落戶到當地「珠西創谷孵化器」。「內地孵化器十分積極,不單為初創企業提供各種資訊,同時協助發展技術,亦會主動聯繫政府部門、企業、投資者,尋求應用技術合作機會。這比起公司獨自尋找機遇實在方便好多。」
把握當前契機
李治緯說,到內地發展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官員對新科技的熱切態度。他當初與本港初創公司到江門實地考察,獲政府邀請出席晚宴,官員皆親自到場。「宴會筵開數席,每席也有官員在座,包括主管教育和科技的要員,他們細心了解公司技術發展。我尤其深刻的是官員為我們遞上名片,說遇到問題可直接找他,可見他們對發展科技十分重視。」
本港初創公司如要進軍內地落戶孵化器,本身技術在當地須具發展潛力,而公司若有參加本港的孵化器計劃並有客戶應用案例,可增加成功機會。李治緯說,香港IT人到內地發展,未必有明顯優勢,且面對頗大競爭,然而港人不宜卻步,要敢於開拓。「大灣區許多城市應用科技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港人宜把握當前機會,否則他日內地發展成熟,想進入市場就沒那麼容易了。」
活動交流 認識大灣區
想掌握大灣區發展資訊,可留意相關機構舉辦的活動,了解過來人經驗。
香港總商會
香港總商會定期辦有交流會和考察活動,4月10日將舉行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暨交流酒會,除有嘉賓作主題演講,亦邀請在大灣區紮根多年的香港企業家分享經驗。另將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深圳龍崗考察團,到當地多個新落成的綜合商業及創新產業園區考察。
網址:www.chamber.org.hk
智慧城市聯盟
聯盟推動本地智慧城市發展,同時關注大灣區發展機遇。早前曾舉辦「The GREAT Smart Cities Connect Conference 2019 - The Greater Bay Area」,探討區內智慧城市科技應用和策略。
網址:https://smartcity.org.hk
香港科技園
香港科技園除設有初創企業培育計劃,亦舉辦各類交流活動,如去年的「Angel x Angel論壇2018—大灣區IPO上市之路」,讓投資者與大灣區內的初創企業互相交流,探討區內創科前景及優勢,剖析跨境投資及科技初創在港上市的機遇。
網址:www.hkstp.org
跳出香港 實習增經驗
年輕人如想跳出香港擴闊視野,可參加實習交流計劃。香港政府與大型企業合作舉辦「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計劃2019」,讓本地大學生到企業駐內地或海外的業務實習如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廈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瑞典及日本等。參與實習企業承擔實習生主要開支,包括機票及住宿費用等。
申請資格:i)持有有效的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及ii)現就讀學士學位課程或研究院課程的學生
截止報名日期:2019年3月22日
查詢電話:3509 7033
網址:www.ydc.gov.hk/tc/programmes/ip/ip_corporate.html
Text: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