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讀到一篇新聞,是有關一間房地產企業—碧桂園宣布涉足機械人領域,據報道碧桂園成立了機械人及相關核心技術的研發和製造部門,更與海內外的院校、研發機構、企業等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並把公司定位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機械人包括一切模擬人類行為或思想與模擬其他生物的機械(如機器狗,機器貓等)。在當代工業中,機械人指能自動執行任務的人造機器裝置,用以取代或協助人類工作,一般會是機電裝置,由電腦程式或是電子電路控制。
眾所周知,房地產開發的過程中,不少工種性質屬重覆性較強的工作,這類工作很多時侯都不是很需要實際一個人。開發機械人其實都是偏向這種方式,企業跟大學合作,其實就是針對自己的產業或一些營運上的工作需要,借助大學的技術研發機械人裝置。這種技術看似很遙遠,但其實已經在我們身邊發生。除了碧桂園外,很多開發商都會在尋找類似出路,這技術在人力市場上將會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其實除了房地產發展商會使用到機械人外,一些傳統的IT 公司如阿里巴巴及騰訊等都開始研發物業管理或與物業相關的機械人技術。在杭州阿里巴巴也設立了一間無人酒店,以天貓精靈、機械人、臉孔識別等技術取代員工這些技術對我們來說一點也不遙遠,很多時侯我們都該重新思考上班的意義,當每天營營役役上班等下班,不禁想起,其實我們在做的事含金量有多少呢?既然不少工作已經可以由機械人取代,我們是否更應該自強不息去追求一個人能發揮的空間,而不是每天做著重覆的工作?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是句老掉牙的說話,誠然這句話的歇後語其實就是要鞭策我們自強不息,我們必須要比科技更早發掘自我價值,不斷思考如何融入未來,才能創價,謀出路。
文:羅珏瑜(Stella Law)
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方土控股駐點企業家,現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席講師,並為美國評估師協會公認高級評估師及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
網址:www.chfta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