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令不少人聯想起一片富麗堂皇的景象,如五星級酒店的裝潢、數千尺豪宅的氣派,大家有否想過室內設計並不如想像般高不可攀,看似平平無奇的辦公室、擁擠的車箱、甚至簡單如公共洗手間,也加入了室內設計的元素,換言之,室內設計本是無處不在。如果說令人們享有舒適生活是基本設計使命的話,室內設計師陳丞軒(Keith)早已攀上另一個層次,他期望每一個設計項目都可以為人帶來深遠的影響,生活得更美好。
「室內設計是無形的,你未必看得出來,但一定感覺得到。」這是Keith經常掛於嘴唇邊的說話。
設計意義
當大家身處一些美輪美奐的酒店、商場及餐廳時,當然會見到不少室內設計的元素,然而,Keith認為生活上任何一個角落都有室內設計的存在。
「不論一個鐵路車站、車箱、甚至是公共洗手間都存在不少室內設計元素,那不是fancy的設計,而是方便大家走動以至環境舒適的設計。」
在他的心目中,室內設計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解決問題,第二層是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加上一些美觀亮麗的設計,如材料、燈光、氣味等,第三層是透過室內設計來為人們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
他解釋說:「為客人設計住宅時,我希望透過選取一些特別的木材以至燈光設計等令他們擁有平和的情緒,學習、睡眠以至生活都健康一點,這樣,設計便可以影響人們的生活。我不時收到客人的feedback,指孩子入住我所設計的房間後,願意一個人睡,性格也變得獨立。」以設計影響生命,正是室內設計的意義。
由於室內設計牽涉很多個人生活上的習慣和要求,故此,Keith跟客人關係密切,更成為他的好朋友。圖為他的設計作品。
註定入行
話說回來,Keith對設計的熱愛始終年幼時喜歡畫水彩及中國畫,課餘更以教繪畫和書法來賺取零用錢。
他笑著說:「我經常聽家人和親戚朋友說,小時候跟他們飲茶時,我都會拿著一支筆和一張紙問他們想屋企要有幾多間房、佈置如何之類。」看來,選擇室內設計這條路,彷彿早已註定了!
讀中學時,深明香港理工大學的設計系是一個非常「難入」的學系,於是,他自中六(當時中七考高級程度會考)開始已著手為預科畢業後到理大參加面試的準備。
「我知道設計系不單止著重成績,最重要的是個人作品集及面試表現,於是,我花了1年多時間來籌備,慶幸當年學校有一位美術科老師經常帶我參加不同的藝術展覽,分析作品的特點,擴闊了我的視野。另外,有一位知識廣博的數學科老師將家中的設計雜誌搬回學校給我參考,令我見識到世界之大。」老師們的分享為他帶來很多在面試中表現自我的素材,通過了種種關卡,成功考入了理大設計系。
於04年畢業,那年香港經濟受到03年SARS的打擊還未復元,他加入了一間室內設計公司工作,5年後決定創業,成立了hintegro,從事室內設計之餘,也設計傢俬、傢俱及燈飾等產品。
Keith認為,室內設計可同時令環境以至人們身心健康得以持續發展。圖為他的設計作品。
眼界大開
入行10多年,手上的作品遍及香港以至世界各地的商住設計項目,Keith直言,每一個項目都令他眼界大開。
「以住宅為例,家居內的所有東西都是跟室內設計師有關,除了房間、廚房、洗手間、傢俬、燈飾等,就連音響都是室內設計的範圍之一,室內設計師要涉獵多元化的知識,就算有音響工程人員負責擺放音響喇叭的細節,我都要明白箇中原理,然後作出設計上的配合。又如客人擁有很多名牌絲巾及手袋,我都要知道如何擺放才不會影響物品的質素等。故此,設計前要做大量的資料搜集,每一個project都令我學到一些新知識,感到自己正在『升呢』,很有滿足感!」他經常跟同事說,每一個項目都是與別不同的,正是室內設計最「正」的地方。
跟其他喜歡自己話事的設計師不同,他特別喜歡跟客人一起創作和設計,期望設計可真真正正滿足客人的實際需要。他說:「我和團隊很著重環保的課題,同時有不少客人都有同一理念,於是,我們會盡量為客人從環保角度來進行設計,如將舊傢俬或地板翻新等。」
Keith自言,他既喜歡繪畫,又喜歡數字,感性與理性兼備,成就了室內設計這個專業。圖為他和團隊討論設計細節。
社會責任
一直以來,除了設計工作外,Keith也積極於參與教育工作,如早幾年返回理大設計系教學,又撰寫專欄文章及出席設計講座等,他認為,能為別人帶來正面的影響,是室內設計師的社會責任。
對社會抱有一份強烈的責任感,源於生命中曾遇過很多「貴人」。
「我的人生之中,曾經遇過很多貴人,他們一點一滴影響著我的人生,如中學時的數學科老師,他本身沒有責任跟我討論設計,然而,他卻不時帶一些設計雜誌給我參考,看似簡單的舉動卻為我的人生帶來很大的影響。又如我的舊老闆是一位建築師,處事嚴謹但對員工很好,不時請我們去旅行增廣見聞。這些貴人成為了我的榜樣,既然我當年受惠於他們,現在,我想效法他們為別人多做一點點。」
視同事為「細路妹」的他,不時帶同事出trip,想他們擁有多點見識,逐步成為設計人才。
他說:「我是一個著重同事感受及發揮應有潛能的老闆,每個人都有優缺點,盡可能善用他們的優點,假如他們想改善缺點的話,我可以助他們一把,假如現階段不想改善的話,就不要勉強,以免他們工作得不開心,影響了整個團隊的融洽氣氛。」
圖為他的設計作品。
$15叉燒飯
創業至今接近10年,Keith直言各行各業的僱主都要面對不同的市場挑戰及事業上的瓶頸位。
他說:「創業過程充滿挑戰,記得起初one man brand時,每個月的收入只有全職工作的一半,為了節省金錢,我在西九龍區的一幢豪宅完成工作後,步行至佐敦道買了一盒$15的叉燒飯。我相信每一個創業者都曾面對很多艱難時刻,同時,每一個艱難時刻又會令自己有更大的信心去面對下一個挑戰,我會想:既然當年創業階段都能度過那麼多難關,現在怎會應付不了呢?」
疫情未有對Keith的工作帶來太大的打擊。「從事酒店或餐廳的設計可能受到較大的影響,然而,住宅的project卻沒有下降,當然,客人的預算比以前更為謹慎。」他認為,與客人以至合作伙伴多溝通,是室內設計師必備的條件之一。
設計眼界
面對疫情下的嚴峻經濟環境,Keith有信心業界會順利過度。
「本地室內設計界的發展向來都很穩定,由於香港是一個房地產主導的經濟體系,社會上不斷有新樓落成,也有舊樓重建,對室內設計服務需求很大。而且,本地商場的租金高昂,加上部分商場想保持新鮮感,不少品牌每兩年就會轉換店舖位置,為室內設計師帶來不少發展機會。」
對於有意入行的年輕人,他建議可多找機會拓展個人視野,皆因身邊的一事一物背後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除了閱讀外,年輕人可多去旅行,我的設計眼界就是來自旅行過程中對世界一事一物的探索,包括當地的建築物、店舖設計、當地人的生活文化等。我本身是一個尋根究底的人,每當見到一些有趣景象或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後,我都會翻查資料,了解箇中原因,保持對身邊一事一物的好奇心才可成為一個稱職的室內設計師。」旅行不一定走訪世界各地,就算留在香港,也可以抱著一個好奇探索的心態,四處發掘這個城市的特點。
同時,他建議年輕人不要怕辛苦。「想入行的話,一定要先撫心自問能否捱苦,跟很多專業崗位相比,初入行的室內設計師薪酬不算很高,工作時間較長,工作至半夜是司空見慣的情況,年輕人要對室內設計有濃厚興趣及熱誠才適合在這行作長遠的發展。」
Keith喜歡帶同事出trip,寓工作於旅行,是增廣見聞的好方法。
文:田佩芬
圖: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