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今天對所有畢業生說,你們日後寄出的每一封求職信,第一次的篩選並不是由人去處理,而是由人工智能程式去篩選揀人,你會有甚麼感受呢?無論你的想法如何,這是大勢所趨,現在給大家一些Tips,去應付這個「新常態」,並裝備新技能,配合未來就業所需。
讓AI程式清晰明白你的履歷
這點相對簡單,只要把你的成績及工作經驗,清晰及重點式列舉出來,便能有效地配對出你想尋找的職位。不明白?你只要去Google,搜尋一下便可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案和範例,供你參考,讓你調整履歷表格式內容。
學習未來所需技能
這個最為重要。職場技能不同學業成績,它是所有求職者的決勝武器!去年10月,我去紐約參觀數間P-TECH學校,和當地的校長、老師及畢業生直接交流。這些學校位於一些較不富裕的地區,但它們從高中開始,已教授科技知識及職場技能,並和大專學院及著名的科技公司合作,提供專業指導和工作實習機會,助他們掌握未來所需技能。
在香港,中文大學去年已率先推出首個人工智能學位課程,科技大學亦已在工商管理課程中,加入人工智能相關科目。中大賽馬會人工智能教育項目,在30多間中學的正規電腦科課程推行。浸會大學CLAP-TECH項目,更與IBM、中華煤氣、Microsoft和瑞銀集團等企業合作,派出職員擔任學生的導師,為他們講解業界發展、入行需求和探索職業生涯方向。所以,中學生可從校園學到「明天的新知識」及職場技能,例如溝通能力、寫作能力、協作能力等,畢業便可贏在起跑線了!
你也許會想,我又不是身處IT行業,人工智能跟我有何關係呢?隨著科技發展,未來10至20年,很多職業的名稱,雖然沒有變化,例如醫生、律師和金融分析員等,但是他們的工作模式及技能將會跟現在截然不同。無論你是即將畢業的學生,或是剛投身社會的新鮮人,掌握基本人工智能知識,以及不能取替的軟技巧,例如同理心、關懷及愛心,定會令你在同輩中脫穎而出,獲公司重用。
文:邱志南
香港電腦學會人工智能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