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新年轉眼已過,踏入牛年好一陣子!趁著牛年,也許我們應該藉「牛」去思索待人接物和處事方式,有甚麼可以仿效牛(如牛的刻苦耐勞)、有甚麼不應跟隨(如不要容易發怒有「牛脾氣」)等,也無謂浪費力氣去「對牛彈琴」!
現今社會的情況轉變得很快,尤其資訊科技發達,所帶來的變化很多時令人措手不及,但不管如何,我們應要適應和學習新的溝通模式。牛既然那麼有力、刻苦耐勞,所以身處職場的人也要學習不畏辛勞,雖然肩負重擔,仍然努力前行,直至抵達目的地。
身居管理層的,要緊記當下屬忘了按指示的方式行事而引致失誤時,該指導他們如何更正及補救,而不是一味責罵;說話可以輕聲一點,也不要亂發「牛脾氣」,這樣對方便會更樂意跟著指示去做。當最後工作得以完成,對雙方均有利。
疫症從去年初侵襲本港至今,各行各業大受影響,社福界自然也不例外。筆者近日跟數名位處高層管理的好友相聚時,他們均紛紛告知筆者正面對一些困境,像需自付費用的服務使用者減少,例如機構營運的幼兒中心因教育局規定停課,家長不用繳交學費、上門清潔家居服務的需求下降、為商界開辦有關員工管理的工作坊也紛紛下跌等。
我笑着回應:「只好如牛一樣忍耐,努力開源節流;像牛一般繼續前行,相信逆境定會過去!」
文:林慧
資深社會服務工作者
hcnyau@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