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開了一本兒童科學漫畫,看到其中一篇名為「情感綁架」的小故事,作者提出了一個很耳熟的問題:
「我對你那麼好,你怎麼不聽我的話?」
我們或許也曾聽過這句話。當時自己心裡其實不想跟著做,之後還是勉強按對方的要求完成了,但最後心裡總是感覺不舒服。
這看似是一句很友善的說話,但言下之意卻帶著一種苛索和壓迫,當中包含了虛假的感情及情緒控制的手段。
「情感綁架」的概念是出於心理學家蘇珊.佛沃《情緒勒索》(Susan Forward, 2004, Emotional Blackmail)一書,她指出情緒勒索者會以施壓、要脅、憤怒、傷心、漠視等情緒向被勒索者作出要求,並刻意令被勒索者在出現不知所措、恐懼、內疚等混亂的情緒下接受要求。
如果這情境是放於成人(勒索者)及孩子(被勒索者)身上,由於兩者處於不平等位置,而本身並非真誠溝通或交往,令孩子在被要求的過程中,其內心會感受到恐懼、壓抑、不安及痛苦的情緒。如果勒索者是一個對孩子有權力及影響力的人,則孩子的內心更容易出現強烈的焦慮、失去對成人及自己的信心。
有時候,孩子是為了維繫與對方的關係、為了不想傷害對方、為了減少當時的壓力,或只是不知所措,便會重複答應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長時間處於這形式下生活的孩子,其身心會受到打擊、情緒變得糾結,直接影響其身心的發展。這種以虛假的愛作為幌子,只是單一地追求自我滿足而使用的控制手段,往往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虐待兒童行為。
守護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先讓孩子明白甚麼是「情感勒索」,學習如何認清自己的感覺,並要相信及重視自己的感受,再學習好好思考,例如: 「對你很好是一件事,但要求你做事又是另一件事,兩者應該清楚分開。」而且要學會說「不」,但最重要的,還是當孩子面臨這種情緒苛索時,需有你的了解、支持與陪伴。
文:善牧會瑪利灣中心潘婉玲院長
瑪利灣中心為12-16歲因在家庭、個人行為或情緒上面臨適應困難,及其家庭暫時無法提供適當管教及照顧的女生提供院護服務,中心透過照顧、培育和訓練,協助女生肯定自我價值,提升自我管理和獨立生活能力,建立積極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