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遞咗信喇,但仲未搵工,可能畀自己唞吓先!」昔日「裸辭」猶如職場禁忌,但如今愈來愈多人因「頂唔順」工作壓力或人事問題而選擇即時「劈炮唔撈」。這或反映部分新一代對職業看法的改變,也許工作不再只著重工資和職位,亦關注心理健康和追求work-life balance,以致未有「後路」也急於裸辭。專家提出裸辭三大考慮因素,讓你「三思」。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盈力僱員服務顧問高級培訓顧問黃錦翔(Tommy)認為,最理想當然是在「工接工」的狀態下轉工,畢竟所面對的壓力也比較小。如真的「頂唔住」想裸辭,不妨從以下三大方向作考慮。
推因素:是工作還是你有問題?
Tommy表示,如感到工作「難頂」,未找到新工已有想「逃離」的感覺,不妨先問自己:第一,是否人際關係、工作量出問題?將來轉工後是否還會重遇類似問題?「如果覺得與老闆『唔夾』,轉新工後依然跟新老闆『唔夾』,又是否要一直轉工呢?還是可能自己的人際溝通出問題?」第二,繼續工作下去,是否會影響身體甚或精神情緒健康?「如果壓力真的大到身體不能承受,例如令你無法入睡、要看精神科醫生,那就裸辭吧,畢竟工作只是生活一部分,無謂得不償失。」
Tommy說,如果裸辭只為逃避工作上的難題,轉工後還是有機會遇到同樣情況的話,他建議倒不如先嘗試克服它;而除非壓力已直接影響身體和精神狀態,那選擇裸辭也無可厚非。
拉因素:進修、追夢可與工作並存?
Tommy又指出,即使與公司或工作無關的事,也可以造成裸辭的決定。他舉例說:「例如決定讀書進修、創業,又或追夢,甚至自己得了重病、照顧患病家人,都可能使當事人作出裸辭的決定。」 同樣,不妨先問自己:第一,兩者不能兼顧嗎?「如果工作時間穩定的話,利用公餘時間進修或創業可行嗎?」第二,機會一閃即逝嗎?「例如入圍千載難逢的選秀比賽,這些機會可能只有一次,所以會為『追夢』而裸辭。」
其他因素:經濟壓力與空窗期
Tommy指出,經濟狀況也是決定裸辭與否的一大考慮,要考量自身能否應付未來短期的經濟壓力,「例如計計數,問自己儲蓄能捱多久?1年?還是半年?」另外,也要考量有沒有家庭負擔、供樓壓力等;又或者有否短期的人生計劃,例如結婚、生小朋友;儲蓄又能否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
他又補充,除了經濟問題,也要顧及他人的期望,如家人、伴侶會否給予壓力,導致關係緊張;自己又會否因裸辭有「空窗期」,而令之後尋找新工作有困難;同時,也要留意市場狀況,比如現今的失業率、所屬行業未來市況如何、市面上職位空缺多寡等。
Tommy指出,裸辭的一大考慮是將來轉工後會否再遇同樣情況,如果問題仍舊擺脫不了,不如嘗試克服它。
在疫情下,作裸辭決定需要更大勇氣,亦令面對龐大工作量和壓力的打工仔,對於「應否裸辭」抱有不安、猶疑的心態,或害怕因一時衝動做錯決定,又怕長時間找不到工作而出現「空窗期」。其實,對於想裸辭的人來說,除要謹慎考慮成本,最重要還是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甚麼、在做甚麼。不論你只是想短期「take a break」,或在工與工之間「唞唞氣」休息一下,只要了解自身想法和需要,並有明確的未來方向目標,裸辭也不一定是壞事。反過來,如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負能量充斥,更會影響身心健康。
總括而言,裸辭不應是為逃避「不想要」的工作,而應是為尋找自己「想要」做的事。同時,可趁這休息的空檔進修增值、提升知識技能,為下一份工作做好準備,也有助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和機遇。
文:王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