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全球日益關注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碳中和,但在上世紀80、90年代,社會環保意識相對薄弱,而鄧伙勝當年偏偏選擇讀環保,即使踏破鐵鞋,也要找到入行通道。當年對環境保護入迷的青年,如今已成為業界老行尊,在香港飛機工程公司(HAECO)擔任集團環境經理的他,25年來一直寓環保於工作,最近更獲得2020年度「傑出綠色菁英嘉許計劃」獎項,付出努力備受認同,他則以初心作為感言:「我只不過是熱愛大自然。」
廿多年來,鄧伙勝不僅見證飛機維修工程如何低碳轉型,亦屢屢以敏銳的環保觸覺,協助公司引入新的節能裝置,減少碳排放量,例如以往飛機在維修前,務必先將燃油箱的缸底油徹底清理,以致浪費不少燃料,而自從他和團隊建議採用先進機器,將這些「廢料」轉化成空調能源後,便可避免資源耗費。
見證飛機工程業環保變遷
另外,用太陽能驅動的樓梯、節能空氣壓縮機、將飛機上的電子廢物轉廢為寶……他的工作,一直對環境帶來正面影響,這名環保幕後推手,曾參與大大小小碳中和項目,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8年前的一次航空界大改變。
「當時飛機製造商為降低耗油量,紛紛改善飛機構造,將原本平板式機翼設計,改為『斜削式翼梢』。由於新設計能有效降低飛機飛行時的阻力,油耗亦因而減省不少。據統計,油耗量雖只下降2%,但其實每年可節省相當於130萬磅的燃油,碳排放亦減少近4萬噸。」鄧伙勝稱:「縱使新款機翼並非HAECO發明,但浩浩蕩蕩的改造工程和保養服務,也是由我們公司提供,我對自己當時有份參與航空界這麼大規模的節能減排行動,實在值得高興。」
為了地球 退而不休
近期,還有一個重「大」工程,令他甚為鼓舞,就是他和其他部門的同事,成功向機管局爭取在HAECO飛機維修庫頂部,安裝面積廣達1萬多平方米的太陽能板。「這是本港大型的再生能源計劃,預期工程於2022年4月底左右竣工後,維修庫上數以千計的太陽能板,可產生相等於300萬度電的再生能源。」他欣然表示。
為環保奮鬥數十年,鄧伙勝今年踏入榮休之年,而這項宏大工程,對他來說極具代表意義;而另一同樣具紀念意義的事情,應當是他成為2020年度「傑出綠色菁英嘉許計劃」得獎者之一。該計劃旨在嘉許管理層及員工在致力促進機構和社區環保表現的努力,並表揚其卓越表現和熱誠。大會共選出5名得獎者,他們的貢獻不只在工作層面,而是惠及社區,推己及人。鄧伙勝認為,他所做的一切,並非為得獎,而是希望從長遠著想,盡量將節能減排幅度,減至最低,讓地球早日邁向碳中和目標。「明年退休後,將無機會代表公司參賽,但我愛護地球的初心始終如一,並會繼續在環境保育方面出一分力,期望可身體力行,將可持續發展推廣至每一個人。」
展望將來的環保進程,他說,正熱切期待,飛機工程行業可加快引進氫能源設施,令碳排放量進一步大幅減少,他解釋,由於氫氣經過燃燒後,會排出水分,大家就可將水循環使用,成為持續發展的另一出路。「此外,可減少大量碳排放的生物柴油飛機,亦正密鑼緊鼓研發當中,這對於碳中和,將產生很正面的作用⋯⋯」每當觸及環保,他就會滔滔不絕,有說不盡的話題,也令聽之者津津樂道。
文:翠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