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odcast這條路上,我每周更新兩檔節目,3個月合共超過45集,充分體會新舊媒體之別。
舊媒體即是廣播電台,素人想成為主持,只能毛遂自薦,獲得青睞的機會渺茫。新媒體Podcast卻不設「求職門檻」,只要跨過技術門檻,任何人都可以在家中錄音,再把Podcast節目上載到網絡。在取易捨難下,我選擇做Podcast,而不是去各大電台叩門。
電台的廣播時段只有24小時,素人憑甚麼可以在黃金時段佔一席位呢?很多人在電台打工10多年才能「媳婦熬成婆」;而網路世界無限廣闊,包容無限量Podcast節目,不必你爭我奪,就可啟播個人節目。
電台像一家大公司,人才濟濟,有條件製作各種類型的節目和「大騷」,但一定有辦公室政治。Podcast則像一家「一人公司」,配套欠奉,甚麼都要自己來,節目主打小眾特色,但不用煩惱同事關係。
做電台節目,要舟車勞頓、準時到達直播室,即使錄音節目也不能遲到,言論更受到廣播條例和老闆的限制。在家裡做Podcast,我就是老闆,興之所至隨時「開咪」,無所不談,亦因為是預錄節目,「吃了螺絲」仍可剪接補救。
電台擁有大眾傳媒的影響力,如果時來運到,較易建立知名度。Podcast聽眾群雖遍及全世界,但要面對全球競爭,大家都是無償付出,靠熱情支撐下去,直到擁有萬千粉絲後,才能賺取廣告費。
朋友們,勇敢踏出第一步才有「然後」,與其在舊媒體碰釘子,不如直接進入新媒體。在這個美麗新世界,新人類都敢於表現自己,渴求受到關注,YouTube裡,人人都是演員;IG裡,人人都是模特兒;blog或FB裡,人人都是作家;Podcast裡,人人都是主持。
對我來說,拍片太費勁和耗時,用電腦剪片、配字幕、調色都太難了。身為文字工作者,敲鍵盤讓我有「工作壓力」。
我是內向型人格,不想當眾拋頭露面;對著「咪高峰」自說自話,倒是自由自在。那一瞬,我就是電影裡向樹洞傾吐秘密的梁朝偉。
文:黃擎天
2000年開始斜槓人生,曾任出版社編輯、廣告撰稿員、寫作人、旅行者、電台客席主持,著書32本,最新作品為科幻小說合集《薛丁格的社會》(未來敘事工場)。人生下半場要化繁為簡,只做閱讀、運動、寫作和廣告配音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