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為航空客運業帶來挑戰,但亦創造新機遇,像運送醫療及防疫物資,加上疫下網購激增,皆令空運進一步發展,而飛機的維修、保養、改裝工作一直持續不斷,亦帶動航空工程的人才需求。隨著香港國際機場「三跑」落成,標誌著本港航空業即將踏入新里程。為培育更多航空工程專才,香港理工大學今年推出全新的「民用航空工程學理學碩士學位」課程(MSc in Aviation Engineering),結合理論、實務、創新科技,助人才掌握最新知識技能,迎接事業起飛。
雖然疫情打擊航空客運,但貨運仍然絡繹不絕,為航空業帶來支持。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副系主任許立達博士指出:「疫情下空運需求不斷增加,航空公司紛紛將民航機改裝為貨機,對飛機維修工程人員的需求有增無減。」

行內渴求飛機工程專才
許博士稱,隨著本地和國際航空公司改裝民航客機為貨機,飛機維修相關行業需僱用大量飛機維修工程師,負責處理和評核結構改裝的安全性,確保飛機符合各種標準。此外,停泊地面的飛機亦要定期進行檢查和機身維修等工程,需由合資格工程師保障飛機維持良好狀態。若航空公司退租飛機,工程師亦需負責技術檔案管理、部件重新認證、飛機取消和重新註冊等工作,以保證飛機符合租賃商訂立的要求。「受近來移民潮影響,本港流失了飛機維修工程專業人才,行內企業正求才若渴,積極招募人手。」
隨著物流和貨運量急速增長,業界正加快應用物流科技,銳意革新,亦令飛機工程起了嶄新變化。「航空業正加強利用大數據分析,以推動系統智能化和智能自動化發展。飛機維修工程師未來亦需懂得利用大數據,分析飛機各系統部件,或設計合適的維修工程,以增加飛航安全並降低營運成本。」許博士說,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料於今年下半年投入服務,機場運輸能力將持續提升,業界將需求大量工程專才。而國際航協(IATA)預計航空業會於2024年秋季全面復甦,屆時航空業整體人手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許立達博士說,學系的教學人員多具備國際航空、航天、民航工程研究與實踐經驗,除了大學教授,也包括在航空業有數十年經驗的專業人士。
為配合本港航空業發展,香港理工大學於2016年成立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並開辦「航空工程學(榮譽)工學士學位」課程,今年新增「民用航空工程學理學碩士學位」(Master of Science in Aviation Engineering)課程,以培育航空業專才。許博士又指出,航空工程結合跨領域知識,因此學系亦著重跨學科訓練,課程涵蓋系統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計算機工程等,並融入機器人、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等先進學科,並培養學員learning-to-learn 和problem solving之能力。
航空工程碩士 為晉升管理層鋪路
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郝佳傲博士稱,學系今年新辦的「民用航空工程學理學碩士學位」課程設有兩大專業範疇,包括航空營運與管理(Aviation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及航空工程(Aeronautical Engineering),既為航空從業員提供全面訓練以備晉升管理層,亦助有志入行者增強就業競爭力。「工程師若晉升管理人員,需掌握更全面知識,因此若深造『航空營運與管理』專業,可學習飛行操作、飛行標準、適航性、飛機租賃管理等,從而擴闊知識層面,為晉升管理階層作好準備。此外,課程亦涵蓋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神經人因學,助學員緊貼科技進步並應用新技術。」

郝佳傲博士稱,香港、大灣區以至全國的民航和航空工業正快速發展,同時面臨龐大的人才缺口。為滿足行業人才急切需求,學系推出全新的民用航空工程學理學碩士學位課程。
至於航空工程專業範疇,則設有空氣動力學、計算流體力學、飛機結構和材料等科目,內容糅合理論、實踐和創新。「以計算流體力學為例,該科目教授傳統流體力學數值模擬方法之餘,亦讓學員了解嶄新電腦運算技術,如GPU編程、雲端運算、量子計算等。課程透過科目作業,要求學員採用自編程序、編譯開源代碼,或直接使用商業軟件等方法,以解決實際工程相關的問題,助其累積工程經驗,舉一反三。」
課程的教師團隊包括大學教授和資深專業人士,為學員同時提供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行業案例,助其從「經驗、案例」中學習。除實體教學模式外,課程亦引入100%線上教學模式,為環球人才提供深造機會。

伍淦鴻博士表示,學系學生每年參與小型飛機及無人機設計比賽,而教授亦會為學生提供實驗場所及支援,讓學生參與研究及實踐相關的工程項目。
學士課程 助考業界專業執照
除碩士課程外,理大亦辦有學士課程培育航空工程人才。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伍淦鴻博士指出,在航空工程學(榮譽)工學士組合課程的設計下,學系提供「航空工程學(榮譽)工學士學位」及「民航工程學(榮譽)工學士學位」兩個選項,讓學員可按志向選科。「首兩年學生先鞏固航空工程、數理及物理基礎理論,餘下學期可專攻航空工程學或民航工程學,前者教授航空動力學、飛機設計、導航系統設計及航空材料學等,而後者則教授航空公司營運與管理、機場及航空交通管制、飛機維修、事故分析及人因工程等。」除了課堂學習,學系亦設有Airbus A320飛行模擬器、無人機系統、引擎推進器仿真平台、高等流體動力學實驗平台、飛機結構材料實驗室等,讓學生實踐所學。
課程的另一大特點是緊貼行情和就業要求。伍博士說,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為香港民航處核准的HKAR-147飛機維修訓練機構,可提供HKAR-66(B1.1)飛機維修執照培訓課程,讓學員修讀學士學位期間,同時修讀該培訓課程,修畢後通過考試便可獲授證書,為成為專業飛機維修工程師作準備。「學員取得證書後,再累積最少兩年飛機維修經驗,可向香港民航處申請HKAR-66(B1.1)執照。相較畢業後投身行業才接受在職培訓,這課程能為學生節省百分之五十的時間。」

伍博士又指,畢業生大多投身航空業,包括投考機師、從事飛行模擬器情景設計、機艙設計及認證、飛機適航認證、飛機維修工程等;另有畢業生投身飛行儀錶工程設計、機場三跑相關的航空電子設備工程。「受惠於數據驅動、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新興發展,也有不少學生投身空運數據分析、空運流轉配置等行業,當中包括物流公司的大數據分析師、鐵路公司的訓練計劃等,這令我們十分鼓舞。」

進修有途
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
查詢電話:3400 2489
網址:www.polyu.edu.hk/a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