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一個合理的理想,目的是透過均富為公司帶來更穩定的人力資源,亦同時減少冗員,這樣企業雖或會放棄不少獲得厚利的時刻,但換來公司的和諧、盈利的穩定亦同樣是一種優勢。筆者的祥益地產雖然只在香港經營,但利用了穩定的資源分配和薪酬制度,達致「橄欖型」的利益分配,我之前亦在這專欄分享過,有關方式不斷取得進展,而且獲得認同。
去年12月16日滙豐銀行總行28樓舉行了「滙豐營商新動力」獎勵計劃頒獎典禮,我們得到銀獎(可持續發展目標兩大類別的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而是次獲獎所得的現金獎30,000港元,將全數捐至「屯門健康城市協會有限公司」。
祥益地產過去得獎無數,而我認為這個獎項會是我們的發展里程碑,因有關頒獎典禮被視為香港重整企業文化的工程。對我們來說,有關獎項是在再培訓項目上得到佳績的延續,我們曾連續16年獲得僱員再培訓局的「ERB僱主」獎項,我亦因而獲邀加入成為僱員再培訓局的董事局成員,以及得到特首頒發的榮譽勳章(MH)!
但再培訓計劃始終只聚焦在為弱勢社群找工作,反而是次的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的獎項,則是希望普遍給予員工穩定的收入,提供收入以外的前路發展及對社會貢獻的增長!
我自己對「穩定收入」訂了標準,就是我們同事的收入在沒有人「食白果」之下達至橄欖型結構分配(過去一年人均開單是每月4.1單,八成人都做到3至5單的成績,而特別好的一成人是8至12單,只有少部分人開1至2單),即是說穩定收入的人是主流。
我見到同事非常努力爭取這個獎項,於是決定親自出席面試向評審團解釋我們的信念,及陳列數據反映我們的成績。今次得獎印證了我們這個模式的成功、作出「加持」!我們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已不再是少數的異類,而可算是香港企業的模範了。
文:汪敦敬, MH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前會長(2005-2011)及榮譽會長暨祥益地產代理有限公司總裁,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撰寫樓市評論文章廿多年,於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