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想跟大家分享激勵技巧。相信大家也聽過紅蘿蔔與木棒(carrot and stick)的理論,意指要推動他人,要不給他紅蘿蔔作獎勵,要不用木棒懲罰他。聽來簡單得很,但其實若用錯策略,或會適得其反。
每個人對利益和懲罰也會有所反應(即被推動或激勵),而按身心語言程序學(NLP)的說法,我們會對其中一種激勵策略更為敏感,故若知道自己(或團隊成員)的激勵模式,將更有助提升動力,達成目標。
首先得說明,很多人以為「紅蘿蔔人」吃軟不吃硬,而「木棒人」則吃硬不吃軟,但其實這迷思是錯的。因為「紅蘿蔔人」只是對得益更敏感,而「木棒人」則對風險或危機更敏感罷了,所以無論在應對哪一種模式的人,主管也不應以脅迫和威嚇等方式達成工作目標,而應保持緊密和友好的關係,方能成功。
要推動「紅蘿蔔人」,主管可訂立具獎勵性的目標,例如獎金和假期等物質誘因,或個人成長、事業前景等帶成就感的獎勵;當然也可利用團隊得益,例如簡化工作流程等,讓他們看到美好前景,並以此為推動力。
但提到「木棒人」,大家多會疑問:既要「棒打」他們,又要保持關係,究竟要怎樣做呢?其實只要明白「木棒人」對風險的敏感度很高、反應較大,那便容易處理了。
上司推動「木棒人」下屬時,可讓他們知道工作項目的重要性、失敗的後果,或項目正受一眾高層重視等,例如說:「這個項目要小心處理,因大老闆會每周檢視進度」,又或「如果這個系統不能順利運作,會令團隊工作量大增」,甚至「若這個任務處理失當,我們將要付出如何巨大的代價」等,讓「木棒人」感到有壓力,也是對他們的最佳推動力。
管理一個團隊的時候,因總有些成員是「紅蘿蔔人」,有些是「木棒人」,因此主管與團隊溝通時,應將「紅蘿蔔」和「木棒」都跟大家說清楚,以提升各成員的推動力。而當主管與個別成員溝通或coaching時,則可因應對方是「紅蘿蔔人」,便多用目標、利益、獎勵去推動;若是「木棒人」,則多用危機、困難、懲罰等去推動。但也要注意,尤其與「木棒人」溝通時,不應一面倒「恐嚇」他,適當地加入利益也很重要。
下次再跟大家分享一些筆者的親身經歷。
文:程衞強
註冊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特許心理學家(英國心理學會),現時主要從事培訓及顧問工作,並提供心理相關服務,同時亦為大學客席講師及營運不同生意的斜槓族人。
電郵:
victor.wk.chi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