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回應市民對社會服務日益增加之需求,社福機構除適時提供支援外,更需不斷創新、優化,與時並進。隨著人口老化、市民健康意識提升,加上政府推動基層醫療發展,強化地區醫療服務將成新趨勢。香港仔坊會在本年4月獲食物及衞生局委託營辦南區地區康健中心服務。中心正招募各類醫護和營運人才,如註冊護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藥劑師、物理治療師、社工,及不同職級的行政人員等,為人才開闢基層醫療事業新方向,從事健康推廣、疾病預防及社區復康等工作。
香港仔坊會扎根南區70多年,其轄下之社會服務單位於1976年成立,以「倡互助共襄鄰里、育英才服務社會」為宗旨。香港仔坊會副理事長及健康服務管理委員會主席黃文軒先生表示,多年來,坊會的服務一直與時並進,而為配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坊會於2020年訂立「十年規劃藍圖」,並大力推動基層健康服務,除強化於2006年成立珍維社區健康促進中心之服務及於2021年成立良躍社區藥房外,更有即將營運的南區地區康健中心,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健康服務支柱。
地區為本 嶄新服務
南區地區康健中心以嶄新模式運作,為政府發展基層醫療重要一環,以提高市民個人健康管理常識、加強疾病預防和強化社區醫療及復康服務。黃文軒主席指出,南區地區康健中心主中心選址黃竹坑港鐵站鄰近之商廈(嘉尚匯),將提供健康推廣、為目標群組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個案管理、護理協調和社區康復服務。為方便市民參與活動,並加強主中心連繫南區其他地點,坊會未來擬於南區內增設4個附屬中心,其中包括香港仔、鴨脷洲、赤柱等,並本著「地區為本」、「公私營協作」及「醫社合作」三大原則,協助南區居民建立和實踐健康生活。

香港仔坊會扎根南區逾七十載
香港仔坊會健康服務總監暨候任南區地區康健中心執行總監黃心怡女士指出,中心服務是以地區為本,切合當區需要和特點。她舉例說,坊會參考了4個大規模調查,於全港及南區皆為首四位最普遍的慢性疾病分別是肥胖和過重、高血壓、骨骼肌肉疾病及糖尿病。因此中心會優先處理以下慢性疾病及健康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或過重、跌倒風險,以及健康風險因素如吸煙、飲酒、缺乏體能活動、不健康飲食等,提升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做到「未病先防」的目標。
此外,坊會透過醫社合作,配合資訊科技基礎設施,連繫各實體場地、服務提供者提供一系列經協調的護理和支援服務。為應對人口老化,醫社合作亦必須加強。
招募不同專業醫療團隊
由於中心服務涵蓋健康教育至復康訓練,涉及不同專業範疇,需匯聚各類人才。香港仔坊會健康及社會服務總監熊德鳳女士表示,南區地區康健中心料於今年第四季開始營運,現正招募大量專業人才和有志投入社區健康服務的專才,包括註冊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藥劑師、營養師、社工,及不同職級的行政人員等。

香港仔坊會於2021年成立社區藥房
她強調,南區地區康健中心提供嶄新事業方向,有別於以治療為本的醫療機構,中心服務較著重於社區提供三層的疾病預防工作,故團隊需掌握社區需要並結合地區網絡優勢。她期望應徵者具備3個「H」,即頭腦(思維和知識)(Head),具相關醫療健康知識,認同坊會服務和基層醫療理念; 技能(Hands),擁有健康推廣、疾病管理、社區復康及地區協作的專長和技能,勇於創新;以及服務心志(Heart),關心居民健康福祉,重視與地區團體緊密合作,致力與團隊落實並優化嶄新的基層醫療模式。 同時,醫護專才亦可結合高科技器材,更有效地改善各種病症。她又指,為配合「十年規劃藍圖」,坊會銳意發展不同的醫療及社會服務回饋社區,並為員工提供家庭友善措施及良好待遇,如五天工作周、僱主強積金額外自願性供款及醫療福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