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耀倫17歲入行,29歲晉升餐廳大廚,之後當上酒店行政總廚,再晉升餐飲總監,事業突破廚房「天花板」,成為餐飲管理一把手。你或以為,做廚出身,上位當靠一手好廚藝,但原來要煮出個未來,還需練好另一種本領。「廚房是一整個團隊,『兄弟班』很重要,我常說,有人(團隊)才有得做,而要建立團隊,你需懂得聆聽、溝通、協商,尤其今時今日,你要尊重和欣賞員工,才能留住人才。」
李耀倫一身筆挺西裝,架粗框眼鏡,穿上黑皮鞋,襯一對格仔花襪。也許入行得早,或是保養得好,單看外表,你或難想到,他已在行內打滾近30年。他笑言,自己90年代中入行,在行內屬「半新派」,昔日接受老一派訓練出身,但有著新派管理作風。回想當初走進熱廚房,好比入了「木人巷」,師傅教徒弟多很嚴厲。他曾遇過一位外籍大廚,出名「火氣猛」,罵人比「地獄廚神」還要兇。「由返工罵到放工,有時發火更會丟煎鍋,所以同事人人都怕他,離遠聽見他腳步聲已會『驚到震』。」
廚房大佬的親民作風
後來遇上事業首位伯樂,令他體會到,做「廚房大佬」也可放下身段,一派親民作風,謙和服眾。李耀倫憶述,早年加入馬哥孛羅香港酒店工作,咖啡廳大廚名叫Angelo McDonnell,來自愛爾蘭,是他一位特別的「啟蒙老師」。「他為人很友善,你可想像他跟『地獄廚神』Gordon Ramsay是兩個世界的人,不單一點脾氣也沒有、從不罵人,還面帶親切笑容,循循善誘教導下屬,所以同事都愛戴他。Angelo現在六十多歲了,我一直和他保持聯繫,大家仍是好師徒。」

李耀倫說,餐飲工作講求團隊合作,由廚房到廳面,皆要緊密溝通,許多安排皆是一起談出來。
李耀倫說,從師傅身上,不止學到廚藝,還領悟管理智慧,建立上下一心的團隊。他在馬哥孛羅香港酒店工作近10年,先後於咖啡廳、宴會部、高級餐廳等工作,一步步晉升主管崗位,帶領團隊完成許多高難度任務。「最難忘是每年舉辦德國啤酒節,那時我擔任宴會部主管,帶著廿位全職和兼職同事,負責每天炮製1千人的熱食,包括德國豬手和燒雞,雖然天天由早到晚沒停手,但大家一起打拼完成任務,工作需要的不單是技能,還要團隊一條心。」
10年前加盟香港諾富特世紀酒店擔任行政總廚,其後獲提拔晉升為餐飲總監,現除主理諾富特世紀酒店的餐飲業務,亦負責集團旗下另一新酒店香港明怡美憬閣精選酒店(AKI Hong Kong - MGallery)的餐廳營運。「在行內,很少廚師能跳出廚房崗位,成位餐飲總監,而酒店前任總經理破格提拔我,或許因他認為,我喜歡與同事有商有量、沒強硬作風,所以適合擔任這崗位。」
跳出廚房靠溝通
事業跳出廚房,任務大為不同,李耀倫說,做行政總廚,專責菜式出品、管理廚房,而餐飲總監則要營造整個餐飲體驗,將出品連接服務。他強調,一家餐廳由廚房到廳面,從菜式、環境到服務,裡裡外外,每一環的配合皆重要。「譬如兩位客人來到餐廳點菜,然後談生意,其中一位點了牛扒,廚房煮好了,樓面隨即上菜,但客人卻不好意思獨個吃,牛扒一直擺著,直到另一客人的菜來了才一起吃,結果牛扒涼了,也大大影響味道。我想說的是,餐廳出品和服務要緊密溝通合作,才能提供一流體驗。」

李耀倫強調,身為管理人,讓員工多參與營運決策,可促進團隊歸屬感。他舉例說:「我們這間新酒店(AKI Hong Kong - MGallery)的餐廳名為『TANGRAM』,意指『七巧板』,菜式多元化,在早、午、晚市也各有不同,如意大利菜、日本菜、西班牙菜等。當初構思了餐廳概念後,同事便著手建立不同元素,由餐單、酒食配搭、服務流程、餐廳音樂,以至餐桌的餐具擺放位置,皆由同事一起想出來。我的信念是,做餐飲這行,每位員工的參與皆重要,工作是團隊的成果,而非個人的功勞,管理人要多聆聽、溝通和尊重,讓同事感覺舒服。當然,做管理有時亦要夠tough,譬如大家訂好規矩,便應嚴格執行,不能鬆懈。」
一切由「炒散」開始
李耀倫打拼多年攀上管理高職,當初事業起步卻是由「炒散」開始。「讀中二時開始『炒散』,每逢周六、日,在怡東酒店中餐廳做兼職,負責推點心車,沿途經過西餐廚房,看見廚師們穿得整齊企理,煮出來的菜式很精美,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由此萌生當西廚的念頭。」
後來他坐言起行,中五畢業後報讀VTC國際廚藝學院「西式廚務及餐飲證書課程」,受訓1年後入行,由酒店初級廚師做起。他說,初入行多做基本工作,例如預備食材和自助餐用具等,若想「偷師」進步得更快,則要不怕辛苦和蝕底。「午市後落場時間,我多不會閒著,主動問上司有甚麼可幫忙,上司見你肯學肯做,便會教你兩招,如炮製燒汁或煮東西,你一點一滴累積,慢慢便會學得比人多。」

他笑言,當年還未有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知識並非唾手可得,學藝往往要多花心思。他舉例說:「大廚設計了新菜單,我們會珍而重之,用紙筆抄低,揣摩食材和味道配搭秘訣。大廚做好菜式,擺碟精美,我們又會隨身帶備相機拍下照片,從中偷師學藝。」他續說,若落場真的沒事幹,他多會到書局「尋寶」。「那時海港城有Page One書店,我常到那裡『打書釘』,翻看外國的cookbook,有用便買下來,或把食譜抄低,慢慢鑽研。」
李耀倫說,不少年輕人認為餐飲工作辛苦不願入行,而近兩年行業受疫情打擊,也令不少有志者卻步,令行業招聘人才愈加困難。「工作辛苦是事實,尤其大時大節,別人放假、你卻要返工,且工作特別忙碌。然而,行業亦可給你很多機會發揮才能,而事業晉升、獲食客讚賞,都是滿足感的來源。」長遠而言,行業需有更多新血,培育新一代人才。「正因入行人數減少,行業要更珍惜人才,若你有熱誠又肯學,願意留在熱廚房,定會有更大收穫。」
學廚的最大收穫
李耀倫少時受「炒散」工作啟發,很早便立志當西廚,中五畢業後修讀VTC國際廚藝學院「西式廚務及餐飲證書課程」,學習廚房各部門工作技能,為入行鋪路。他笑言,學廚打好事業基礎之餘,還有另一重大收穫。「修讀課程時,我結識了太太,她是我的同班同學,那時她和家人正準備移民,但仍有半年空檔留港,於是報讀廚藝課程發展興趣,我們一起學習,之後拍拖、結婚、生孩子。我可以說,現在我擁有的一切,包括事業和家庭,都是餐飲業帶給我的,工作雖然辛苦,但絕對值得。」
實戰學廚 小組習作練合作
當廚師,除了識烹飪,也要懂溝通,以團隊合作為重。VTC國際廚藝學院是培訓本地廚師的搖籃,辦有國際廚藝文憑、廚藝高級文憑、經典西式廚藝高級文憑等,學員學習廚藝之餘,亦會進行貼近實戰的「角色扮演」,體驗不同部門工作,提升協作能力。

吳景滔說,學廚要抱開放心態,多吸收不同資訊和意見,才會進步得快。
學習廚藝不單是鍛鍊烹調技巧,亦需提升溝通合作等軟技能。國際廚藝學院總教導員吳景滔指出,學員除了學習廚藝,亦會參與小組習作,在模擬實戰情況下,鍛鍊團隊溝通協作能力,因這是實際工作很重要一環。
身為廚師,日常工作需與不同夥伴合作,除了廚房各部門同事,還有樓面、宴會部、前堂部等員工。「在文憑和高級文憑課程,小組習作設有不同課題,例如設計宴會食譜,學員要分工合作,設計菜式、計算食材分量和成本。此外,當學員掌握更多知識技巧,亦有機會負責一些大型項目,像籌備數十人的宴會餐務,他們需輪流扮演不同角色、負責不同部門工作,像大廚、主菜部、伴菜部、湯品部、醬汁部等,從而體驗團隊整體運作。我們亦會邀請導師、嘉賓、業界廚師來參與試菜,為學員提供建議,助學員精進知識技巧。」
時代不同 學習講求互動
至於學習廚藝和烹調技巧,亦講求邊學邊實踐。廚房環境、器材、工具,均與行內相若,而導師則會拆解菜式的原理和技巧。「譬如學習法式紅酒燴雞,導師先講解菜式背景,以及食材、醬汁、火候控制要求等,然後親自示範,煮好後由學員先試味,再要求他們按步驟做出來,而導師會從旁指導刀工和烹調技巧等。完成後,導師和同學均會試食,並給予意見。」吳景滔續說,發展廚藝事業,需掌握多元化知識,如餐飲服務、廚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這些內容高級文憑課程皆會教授。

行業昔日採用師徒制,但隨著時代轉變,學廚模式亦有所不同,師傅和徒弟也可打成一片,營造互動氛圍。吳景滔舉例說:「我多會跟學員談論餐飲潮流話題,甚或分享網上短片,引起他們的興趣和共鳴,讓學員體會到,學習廚藝不單專業,亦可在互動友善的環境中追求進步。」他指出,隨著科技進步,學習不限於課堂,網上有不少增值途徑。「許多國際廚師也設有社交媒體帳戶,不時在平台發布短片,你可從中觀摩名廚技巧,甚至PM(私訊)他們,他們亦多樂意回應。」
吳景滔續說,雖然疫情為餐飲業帶來挑戰,但業界一直靈活應變,而隨著疫情緩和,食肆業務漸漸回復,業界保持一定人手需求。年輕人如有志入行,只要不怕辛若,並抱開放心態,就能不斷進步。「行業講求團隊合作,不是追求個人主義,若你能多聆聽和接納別人意見,不單有助吸收烹飪靈感,亦令你更易融入團隊之中。」
進修要點:資歷架構+國際認證
有志入行者或現職從業員,進修增值可留意兩點,首先是配合資歷架構發展,如課程獲資歷架構認可,修畢後可取得資格,長遠有利事業發展。而現職從業員則可藉進修考取國際廚藝認證,VTC國際廚藝學院與德國業界專業組織合作,為香港西廚師提供技能測試及輔助課程,共分3個級別:認可西廚師、訓練級西廚師和大師級西廚師。測試設有筆試和實操試,通過筆試後,須獨自炮製指定菜式過評審一關。此外,該學院亦與德國夥伴推出「認可糕餅師技能測試」,讓在職廚師取得相關專業資格。
西廚事業路
投身西廚工作,不妨訂立事業晉升目標,酒店和高級食肆有一套職級架構,供向上發展。首先從功能劃分,廚房分為不同「廚站」或部門,如有Pastry(包餅)、Garde Manger(凍房,負責沙律等冷盤)、Butcher(肉類處理)、Saucier(汁醬)等,各部門分工清晰。初入職者可在某一廚站擔任廚師(Cook),而廚師又分1至3級,之後再上一級便是助理廚師組長(Demi Chef),然後是組長(Chef De Partie),負責廚站運作;再上則是助理廚師長(Sous Chef)及廚師長(Chef De Cuisine),至於行政總廚 (Executive Chef)則是頂級,負責整個廚房的管理。
文: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