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道:「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句出自於《增廣賢文》的警世語,彷彿道出了無數人對個人前景的「寄望」,倍添幾分「唏噓」與「無奈」,也反映出個人的心態,以至於面對「命運」時,個人所表現出的言行——是「積極進取」?還是「消極應對」?抑或是「順其自然」?全為個人的取態,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肯定的「錯」!
是故,如何理解中國命理的述說,從中得到「正面啟示」,而不至於「道聽塗說、人云亦云」,尤為重重。筆者就此,嘗試以個人的認知,與看官們作一淺述吧!
要理解「命運」,必先從「命理」的概念著手。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顯示:「命理,即批解命的理論,源於《周易》,俗稱『算命術』。『算命術』是中國民俗和社會心態的最充分反映。它的含義,可以說是『生命道理』;也可以說,是人生的『命運道理』。」
那何謂「命」?何謂「運」?又何謂「命運」?
所謂「命」,可以說是人生的「劇本」;在某程度上,於出生時已被上天安排或委派好,給每個人去演繹。譬如說,某某被安排在該劇飾演配角、諧星、丑生,絕不可能「搖身一變」,成為風流倜儻、英俊瀟灑的小生。又譬如,某某出生於「富裕門戶」與「貧窮之家」,其成長的經歷,以及往後發展的差別——可想而知,也不用多說!如中國有句老話:「命裡一尺,難求一丈。」(意即:命中注定你只有八尺,就難以達到一丈的高度,所謂「命中注定,難以強求。」正是這一道理。)從某種意義來看,這句話好像含有「積極」的一面,是要勸導人們,凡事宜「看開一點」,不宜作「無謂」的爭奪,使心態更豁達、活得更舒暢,如䆁重負!然而,筆者認為,此話亦帶點「頹廢」的意思,不是嗎?君不見,不少出身寒微的名人或成功人士,不是把其「命」改變過來嗎?如果,他們早已「認命」,哪會有其日後的「非凡成就」?換句話,在某程度上,「命」是可通過「運」來作若干的改變。哪何謂「運」?
所謂「運」,是關乎當時的「社會情況」或「風俗文化」,與「天時」和「地利」有一定的關聯。譬如說,某某之所以能攀升高位,皆因當時社會,需要某類特質的人士,而那人正好具備所需求的特質,故能「一登龍門、聲價十倍」,體現出其「吉星高照、時來運到」的景象,如唐朝的楊貴妃,她雖體胖,但卻甚得玄宗的寵愛,也許是皇帝偏愛肥胖吧!如按這推論,那一個人的成敗得失,皆源於個人的「運氣好壞」所致?這豈不是倚仗「宿命」?這可能是,但也未必盡然,需把「命」和「運」合併來看。如命學有云:「命運,命者,八字也;運者,一生之運程也。『命好運不好,必然窮到老』;『運好命不好,必得功名早』。」換言之,「命」是先天的,「運」則可通過個人努力而得來。就是說,不管「命」怎麼樣,一個人只要通過後天努力,還是可以改變自己的「運」,如俗語說:「愈努力,愈幸運。」又如《周易》所言:「天道酬勤。」(意即:上天會按照每個人付出的勤奮,給予相應的酬勞。)
說到底,「命運」就仿似一副「撲克牌」,「揭得」好壞要靠上天、「打得」好壞須靠自己了。因此,凡人際遇——是好是壞,雖說「冥冥中早有定數」,但如能奮發圖強,且多行善事、樂於助人,自當有所改進、運轉乾坤!如《孟子.公孫丑下》有云:「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意即: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
願與諸君,互勵互勉,一起「加油」!
文:蕭一龍博士
資深企管顧問
國家檢定企業培訓師
shiuyatlu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