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上總會遇過不少「冇記性」同事,又或自己正正就是「金魚記憶」。由忘記帶職員卡到記錯見客時間,後果可大可小;如情況持續並趨嚴重,又干擾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便可能需要求醫,幸好大部分人可從改進行事方式和生活習慣去改善記憶。
哈佛大學心理學權威Daniel L. Schacter曾著作《記憶的七宗罪》,書中揭示以下七大人人都會有的常見記憶問題:
健忘
早幾分鐘才提起,之後已可忘記得一乾二淨。腦神經專家指出,腦部會刪除不常用的資訊、以迎接更新更有用的資料,因此只要是經常提及並「使用」的記憶,就不易被忘記。 心不在焉
由於對某些事情從一開始就沒留神,於是之後完全想不起。
突然空白
最常見是心理學的「舌尖現象」,即話在嘴邊、腦內呈現部分回憶,卻總是說不出當中的人和事。
錯認
自己原本的部分回憶,因拼湊了幻想、外間資訊等而得出最後相信的版本。
暗示
記憶受外界視像或其他人言語的誘導,而變成自己相信的回憶。
偏頗
記憶根據自我固有的觀念或意識形態而重新編排,導致對回憶有偏差的演繹。
糾纏
很想徹底忘記不好的回憶,卻總是反覆落入煩擾或傷痛的經歷中,難以自拔。
「冇記性」不等於患上「腦退化」(認知障礙症),反而可能是由生活中「培養」出壞習慣而造成,那便需要想辦法改善,例如經常「健忘」遺漏東西,可找固定地方存取物品,收拾時亦可列清單作紀錄;又例如經常會「心不在焉」忘記或混淆工作事項,可從一開始確認資料無誤後,便加在通訊群組、電郵標題、相關文件名稱或內容之中時常提及,藉以加深印象,成為腦中重要而常用的資訊。
至於經常出現記憶空白,或因工作量不勝負荷、身心壓力大所致;因此每當出現「突然空白」時,就不要勉強自己回想,反而應完全放下,待外出散步、運動,或參與喜愛的活動後,便可能突然「記起」。
另亦有研究指出,恆常適量的運動,以及培養良好的嗜好,有助防止記憶力退化或受損;而在均衡膳食中攝取充足的優質蛋白質,也有助改善記憶力。
文:健康密探W
日間為醫學研究助理,夜間化身健康網紅見習生,愛分享醫學健康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