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便是「大暑」,夏季氣候炎熱,導致人體出汗過多、容易上火,而且雨水較多,也是濕熱最重的季節,因此有「暑天無病三分虛」之說。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季「陽盛於外」,要注意保護陽氣,順應「春夏養陽」的特點。
夏季湯水推介:
扁赤小豆節瓜湯
材料:瘦肉4両,炒扁豆1両,赤小豆1両,節瓜1斤,陳皮半個,鹽適量。
做法:炒扁豆、赤小豆、陳皮洗淨放入瓦煲,加適量清水,猛火煲滾後加已去皮切塊節瓜、洗淨瘦肉,改中火續煲約1.5小時,加鹽調味後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清熱解暑;適用於夏日精神疲乏、手腳無力、食慾不振、小便不暢。
燈芯草薏米瘦肉湯
材料(3至4人份):瘦肉5両,燈芯草6至8紮,薏米1両,蜜棗2粒。
做法:瘦肉洗淨、切塊、汆水,與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加水1.5升,武火煮15分鐘後改文火煲約45分鐘,加少量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心降火、寧心安神、利尿祛濕;適合夏季心煩氣躁、睡眠欠佳之人。
南芪雪梨玉屏風湯
材料(3至4人份):五指毛桃(俗稱南芪)1両半,防風、南杏、北杏各3錢,淮山、白術5錢,紫蘇葉1錢,陳皮1/3個,蜜棗3粒,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做法:各材料分別洗淨,藥材用煲湯袋包裹,與豬瘦肉、薑、清水2.5升下瓦煲,武火滾沸改文火煲約2小時,熄火後加入適量鹽即可。
功效:甘潤可口,有祛風益氣、預防感冒、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海蜇馬蹄湯
材料(2至3人份):鮮海蜇500克,馬蹄500克,豬排骨500克,生薑2至3片。
做法:海蜇反覆洗淨,切絲狀;馬蹄削皮、洗淨、切半;豬排骨洗淨,斬段狀;與生薑放進瓦煲,加清水1.5升,用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成。海蜇、排骨等可撈起拌醬油和生油佐餐用。
功效:清熱生津、輔助治療邪熱傷胃、口燥咽乾、大便秘結、肺熱咳嗽。
降火薏苡三豆湯
材料(3至4人份):薏苡仁、赤小豆、綠豆、黑豆各30克,紅棗5枚,陳皮1/4個,冰糖適量。
做法:各豆和陳皮浸泡、洗淨,放入瓦煲,加清水2.5升,武火滾沸後改文火滾約1.5小時,至豆爛離火,加入適量冰糖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健脾利濕輕身。
蓮子百合銀耳湯
材料:蓮子30克,百合30克,銀耳30克,玉竹30克,枸杞子15克,紅棗5至10枚,冰糖適量。
做法:蓮子洗淨用溫水泡半小時後撈出,放開水鍋煮10分鐘。鍋水量約佔鍋體積一半,要一次加入、浸過所有食材。百合用溫水泡10分鐘;銀耳去黃色根部用溫水泡10分鐘,撕成小朵。煮鍋放入泡發好的銀耳小火煮20分鐘,放入百合煮20分鐘,放入枸杞子煮10分鐘,關火。放入冰糖並攪動令其溶化,靜置至溫涼即可。
功效: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美容養顏。
烏梅洋參翠衣飲
材料:烏梅5枚,西洋參10至15克,西瓜翠衣(即西瓜青皮曬乾)15克,石斛15克,麥冬15克,冰糖適量。
做法:一起煲水代茶飲用。
功效:益氣、養陰、生津。
夏季養生貼士:
不要過度貪涼
開空調裹棉被睡一整夜,內外溫差過大,全身毛孔閉合,體內熱量難以散發,容易發作「熱中風」。長時間吹空調會使寒氣凝滯體內、氣血運行受阻;頸椎對著空調吹,頸背肌肉受寒,則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痠痛等。
切忌過度冷飲
夏季是人體元氣最薄弱的時候,因此夏天貪食冷飲不僅不解暑,反容易刺激胃部,引起諸多健康問題,嚴重者還會患上腸胃性感冒,特別是脾胃虛弱者、老人和小孩更應注意。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天氣晴朗應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因長時間緊閉門窗使用空調,會導致室內空氣品質變差,尤其不利有鼻敏感、呼吸系統較弱人群。而新冠疫情下更應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
(本文僅供參考,必要時請諮詢你的註冊中醫師)
文:葉丹博士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臨床中心及中藥房資深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