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為天,香港作為亞洲美食天堂,加上本地生產的食品質素有保證,吸引本地及海外品牌紛紛在港設立廠房或辦事處。具有香港特色的食品,如調味料、醬油、蠔油及中式餅食等,一直受到海外消費者歡迎。因應大眾追求健康以及對食物安全日益重視,近年食品製造業界透過增加生產及檢測等工序的科技應用,提升食品品質及安全。
食品製造業涵蓋多項工種,包括食品研發、採購、生產管理及檢測認證等,分工仔細。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柴灣)健康及生命科學系助理講師李佩盈(Esther)指出,由於近年社會對食物來源及安全的關注度大增,食品製造商會在食品包裝上加上條碼(barcode),記錄食品的原材料及生產日期等資料,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以及有助在產品出現問題時有效回收食品。此外,製造商會加強對入口原料、製成品以至包裝作定期檢測。業界近年也增加使用3D食品打印技術,替一些食品如曲奇餅加上可食用的裝飾,代替以人手製作,有助保持裝飾物的一致性。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柴灣)健康及生命科學系助理講師李佩盈(Esther)建議有興趣加入食品製造行業的人士,可透過修讀IVE食品科技及安全高級文憑課程,學習食品科技、食品加工,以及食品品質與驗證等專門知識。
近兩年的疫情下,一些工序改以網上形式進行。為取得專業認證,食品廠由以往安排審計員到廠房現場視察整個生產流程,改以視像方式向審計員展示。Esther認為因應市民多了購買即食的冷凍食品回家翻熱,加上市民較以往更注重飲食健康,業界對食品品質監控、食品研發以及檢測人員的需求有所增加。她建議有興趣加入食品製造行業的人士,可透過修讀IVE食品科技及安全高級文憑課程,學習食品科技、食品加工,以及食品品質與驗證等專門知識;課程更會安排學生到業界合作夥伴實習,在投身職場前已累積一定的實踐經驗。
IVE食品科技及安全高級文憑畢業生廖志華(Eric)現為一本地醬園的品質保證主任,日常需要巡查廠房及進行各項驗證工作,確保廠房的環境及生產的產品,符合政府的環境衞生及食物安全相關法例的要求。此外,他和團隊要定期抽取原材料及製成品樣本,交到化驗室進行測試,監察產品是否符合國際標準、客戶及公司的要求,保持產品質素。他指出醬園因應業務運作所需,一般會於佔地廣闊的廠房生產食品,惟近年醬園與不少傳統行業同樣面對招聘人手的挑戰,使醬園也積極研究引進科技於生產流程上。現時醬園在黃豆發酵房安裝了傳感器,運用物聯網技術及人工智能(AI)系統,自動調節房間內的濕度及溫度,有助減省以人手作定期巡查及進行記錄的時間。

IVE食品科技及安全高級文憑畢業生廖志華(Eric)現為一本地醬園的品質保證主任,日常需要巡查廠房及進行各項驗證工作,確保廠房的環境及生產的產品合符政府的環境衞生及食物安全相關法例要求。
Eric認為對品嚐或烹調食物有興趣,抱有積極態度及敢於嘗試及發問的人士,會較適合加入食品製造業。他以自身經驗為例,即使從事傳統中式醬油及醬料製造,也要與時並進學習使用創新科技,以提升生產力及產品質素。此外,食品安全關係到市民的健康,從業員也要有謹慎的工作態度,方能在行業內取得成功。
文:Uncle JAC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