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附近的一家咖啡店月底要結業,我竟有點不捨─打個譬喻,如果這家店是一個滿身缺點的員工,那我就是那個氣得一度想踢走他、後來卻學曉如何善用他的主管。
這家店的裝潢及不上知名連鎖咖啡室、員工懶洋洋、沒有電源插座、洗手間也不開放給客人……身為自由工作者,我的需求是一坐數小時、要上洗手間、手提電腦也要插電。過去我都「過門不入」,不惜搭車去遠一點的連鎖咖啡室。
不過,連鎖咖啡室也不無缺點,比如價格較高、圓形檯面偏小、員工晦氣。雖然提供電源,但數量有限,我要趁早「霸位」。工作到中午,為了保留座位,我要匆匆跑到附近的便利店隨便吃,趕快回來。因此,我不是每天都去咖啡室,也無法培養定時定點工作的習慣。
直至某月某日,重訪那家「一身缺點」的咖啡室,卻有新的發現。為了善用時間,我必須找一個固定的工作場所,這家咖啡室走路便到。為了減肥,中午必須回家煮飯,從九時半坐到十一時半,手提電腦的電池接近耗盡,我正好回家吃飯和上廁所。換句話說,沒洗手間和電源插座這兩個「致命缺點」不再困擾我。當我改變焦點,它的缺點竟然變成優點─學生、保險經紀,甚至文青都不來,我隨時到達都有位。
來多了,又發現它有其他優點。這家店位處街角,有兩面落地玻璃,在天然光線下閱讀,眼睛舒服。相比之下,連鎖咖啡店採光欠佳,渾黃射燈讓我眼睛疲累。而跟員工熟稔後,感覺親切多了,她們不是想像中冷漠呢。
由此引申,主管對於下屬,不也該放下「先入為主」的偏見嗎?自律主管看「菜鳥下屬」不順眼是情有可原─跟自己相比,他們就是不夠拼搏、不夠上進、粗心大意。不過,世上並無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如何激勵背景、能力、專長大不同的下屬,發揮群體效益,正是主管的任務。
請記住兩個重點:不要老是盯著下屬的缺點,而是嘗試放下有色眼鏡,發掘對方身上的優點,此其一;換個角度,嘗試為那些你眼中的「缺點」尋找用武之地,此其二。
說到底,即使一手爛牌,好主管都能知人善用,把下屬放在合適的位置,進而「點石成金」,把他們變成獨當一面的人才。
文:黃擎天
2000年開始斜槓人生,曾任出版社編輯、廣告撰稿員、寫作人、旅行者、電台客席主持,著書32本,最新作品為科幻小說合集《薛丁格的社會》(未來敘事工場)。人生下半場要化繁為簡,只做閱讀、運動、寫作和廣告配音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