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澳洲會計師公會的《2022年商業科技調查》,73%的香港受訪者表示其所在企業已制定數碼化轉型戰略,但有35%受訪者表示苦於尋找具備相應技能的僱員。調查又顯示,將人才短缺視為最大障礙的受訪者中,有85%稱其所在企業正積極應對和嘗試填補人力差距,企業為應對科技人才短缺問題而採取的措施包括:提升和重新培訓現有僱員的技能(39%)、外判項目給第三方供應商(34%)及僱用合同工(24%)。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灣區委員會成員冼君行博士指出,目前最難找和最缺乏的人才有兩類,一類是對業務和科技皆有深入理解的人才,例如同時精通金融產品、金融法規和科技賦能;另一類是擁有大型項目管理能力的人才,他們除要懂得編程,還要知道整合不同系統運作的方法,以及保護數據安全。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灣區委員會成員王君弼博士則認為,市場還缺少解決方案架構師(solution architect),這個職位需要對市場上不同科技及其應用場景有深入認識,且知道如何運用合適的科技,解決企業業務問題和痛點。上述3類人才之所以稀缺,是因為他們需要同時掌握科技知識、具備豐富實踐經驗及商業觸覺。
冼君行博士又指,不同規模的企業已採取相應策略,積極應對科技人才短缺的挑戰。調查顯示,大型企業在逆市中仍著力加大科技投資並提高員工的科技應用技能,助其化危為機,繼續在數碼化轉型中保持競爭優勢;而中小企在資源較匱乏和更難請人的情形下,更傾向通過與第三方供應商合作,從而促使與外判商合作的需求增加。
冼君行博士建議,僱主在投入資源培訓員工方面,應講究適合的策略和方向,若要員工從頭學習編程語言及網絡安全,很難有理想的效率,因此應讓員工學習偏向應用場景的內容,例如如何在公司業務上應用市面上現有的科技工具,以及應用科技時應遵守哪些相應法律法規等。
而對中小企而言,王君弼博士建議培訓重點應放在無法外判的商業核心內容上,例如應聚焦商業模式創新、完善用戶體驗、更新服務模式等業務重心。此外,中小企還應設立清晰且具有差異性的定位、遠景和目標市場,深耕專一領域,更容易吸引有志入行的年輕人。因為中小企本身資源不足,若涉獵過廣,會令資源攤薄,反而會阻礙發展,無法吸引人才。
同時,視頻會議和小組協作工具、雲計算,以及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軟件,是目前香港企業最常用的科技,在職僱員應提升技能,優先考慮學習在工作中應用這些工具,增加職場競爭力。
文:澳洲會計師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