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才能把員工變得正面一點?」在人事部工作的阿珊希望增進管理技巧而前來中心求助。她開始簡述公司兩位新員工的表現。
員工A:甚麼都說行
「員工A給我積極的印象,委託他工作時,他幾乎每次都會回應『沒問題』、『好呀』、『可以啊』,讓人感覺良好,可放心把工作交給他似的。」
員工B:經常說不行
「員工B讓我較為頭痛,每次交工作給他時,總會面露很為難的表情並說『不行的吧』、『好難啊』、『先等等』,然後提出許多疑問,當中有些問題我也沒想過,又要花時間才能回答他。」
「有沒有一些管理技巧能讓我運用,好使員工B學習員工A呢?我認為團隊多一點像員工A的人,氣氛會較正面,工作效率也更高。」阿珊道出她的期望。
筆者想阿珊深入思考,問:「員工B每次說不行和問完那堆問題後,能完成工作並符合標準嗎?員工A除回應態度正面,工作表現又同樣理想嗎?」
阿珊想了想,說:「嗯……只要能解答員工B的疑問,他辦事能力是不錯的,做事也很細心。至於員工A,由於他的回應已讓我充滿信心,所以我沒花太多時間去關注他。但聽完你這樣問,我下星期還是先嘗試多點留意員工A的工作表現。」
其實我們也很容易跟阿珊一樣,當員工表面感覺良好,便不再深入了解他的其他表現。究竟經常說「不行」,是否等於他定是個負面的人?答案是不一定的,例如阿珊口中的員工B雖然經常說不行,但他並非放棄嘗試,反而看得出他需在辦事前弄清楚所有細節,並會仔細思考,希望可預防潛在問題出現,大概是個細心和謹慎的人。
又例如員工A常常一口答應,雖給人正面感覺、顯示他有信心辦到,但也有機會是他沒多想細節、隨口答應便算。因此,要做到唯才是用,應對員工作出更全面的觀察、評估及溝通,才能建立更有效的工作團隊。如面對員工A,可欣賞他積極的態度,並嘗試多了解他對工作的安排和計劃,以及對工作細節的構思;而面對員工B,可欣賞他的細心,並協助他培養表達技巧,以減少被人誤解的機會。
文:梁瑋瑩
香港註冊輔導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