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最繁重的「心理工程」,是游說升小六的兒子接受參加課後補習班,以應對即將來臨的第二次呈分試。事實上,我們人生中進境最快的,應是從小學到中學以至大學的階段。而「迫著進步」的情況從高小開始尤其明顯,直至出來社會工作亦如是。那種「每天進步多一些」的魄力與衝勁,似乎不是每個人都能繼續保持,有些人或從25歲開始已經「死了」,直至80歲才「下葬」!
拒絕進步 vs 決心發展
最近工作有機會與一些較成熟的員工接觸,由於大家的工作經驗不一樣,所以處理問題的節奏和方式,均有明顯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求同存異、互相協作(collaboration)本來就是最理想的出路,只要前提是把工作做好、達成目標,暫時放下自己的慣性對我而言沒有難度。況且合作需要互動和磨合,在互相協作過程中,有兩項非常重要的成本—「時間」和「包容」。但對慣性依循行政程序的人來說,卻似乎是一種難以承擔的包袱,最後對方竟滿口怨言,並提出辭職以脅迫上司,好讓自己可從項目中全身而退。
這種職場「閃身躲避術」並不罕見,罕見是其上司竟然屈服於這種脅迫。筆者提出這個案,重點在於帶出「進步」在職場上的貶值情況,而非反對屈服的決定,所謂「揸頸就命」,這位上司肯定有其背後原因。作為上司或老闆,需有帶領別人進步的想法,那公司在發展上的核心價值呢?
大家試想,需要被淘汰的,是拒絕進步的心態,還是要發展的決心呢?一位企業家如沒為自己的企業管治訂出一套核心價值,到頭來很易變成由員工而非老闆帶領公司!這裡有個很重要的迷思:到底老闆是老闆,還是員工才是老闆的老闆?這個問題對老闆來說或有點尷尬,但亦是筆者希望帶出的問題所在!
企業應訂立「天條」
一間企業如能訂定清晰的企業管治核心價值,例如在任務宣言(mission statement)中寫明:「我們是一家不斷進步的企業,並願意上下一心,為客戶提供優質產品及服務。」有了這種「天條」的價值有兩方面,首先可在選擇員工的過程中,讓對方清晰明白公司信念與堅持,從而排除一些本質上已「等待下葬」的人加入公司;其次,遇到一些「以下犯上」的脅迫時,亦可基於公司核心價值而作出更合適的決定。
話說回來,對於筆者游說孩子課後補習,有些很「佛系」的朋友說:「就讓孩子順其自然發展!」筆者認為這句話的重點在於所謂「自然」是指在哪一種系統下,如在傳統教學模式的框架,為孩子提供適當的學習輔助,那並非違反而是順應自然,因為父母帶領孩子成長進步是天職,以讓他們適應社會要求。同樣道理,企業需面對各種考驗,若員工只想因循而不想進步,將阻礙企業發展,變成企業絆腳石而非市場競爭者。
總括而言,企業宜先有定位而後有主張,並要讓所有人知道:遊戲規則是甚麼?如何可得到勝利?這樣參與的人便知道可如何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從而要求自己在工作崗位力求進步,企業亦因而可更有效實踐目標!
文:劉丹心
國際身心語言專業進修學院創辦人,啟導教練,前雷霆881心靈料理節目主持人。本欄針對強化工作心態為主(以「職場軟實力」探討不同個案),為打工仔及企業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