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角色」一詞,人們多半會想起在電影或電視劇中,一些由演員或藝員飾演的角色人物。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飾演」不同的角色。而在同一階段裡,有時有一個角色,有時則有數個。舉個例子,我們在青少年期時,可能只飾演「兒子」或「女兒」,但若家庭有數名孩子,我們便同時扮演著「兄弟姊妹」的角色了。
當我們長大、成家立室後,如育有子女,便會成為「父母」的角色,但同時仍是自己父母的「子女」,而將來又有機會成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當我們投身職場時,起初多半會身居「下屬」的職級,隨著工作表現、年資累積,有很大機會晉升為「中層人員」,甚至成為「上司」或「管理層」!
筆者想說明的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每個人所飾演的角色也會一直轉變,我們需要學習適應。例如當你還未婚時,甚麼事情都可以自己作主;一旦已婚,便要顧及另一半的期望或要求,婚後生活需要雙方互相遷就去維繫,否則便會家無寧日,甚或引致婚變。
又例如筆者有一位任職中學教師的友人,有天興奮地跟我說,一名新上任的教師原來是他昔日的學生,現在卻成了「同儕」。大家的角色雖然都改變了,但這位新教師仍然對他十分尊敬,亦很多時會主動告知其他同事自己曾是這位「恩師」的學生。
從事個案輔導的社工,也很多時會遇到一些曾接受輔導的案主前來道謝,表示因過往獲得所需協助,從而走出幽谷困境、順利展開人生的新一頁,並努力成為活得比過去好的「角色」。在社工心中,這一聲道謝、這一個成功脫困的「新角色」,比任何禮物來得珍貴。
而即使每個人都總有天會離世走向天家,但「角色」也並非就此完結,仍然會長留在至親和好友心中,所以請好好為愛你的人努力經營你的「角色」。
文:林慧
資深社會服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