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業部阿光一表人才,惟最近頸部、面上的濕疹又再發作,頓感煩惱。原來他誤信坊間傳言,以為自行戒口「戒得好清」可減輕濕疹的痕癢發紅,卻弄致體弱易病,但仍無助改善症狀!
濕疹是一種非常痕癢的皮膚發炎狀態,患者皮膚會又乾又痕、發紅、粗糙、脫皮,或因過度抓癢而令患處滲液、發炎;而病發位置大多在面部包括雙眼四周、頸部、手掌、手肘、大腿、膝蓋膝後,以及腳跟等。
臨床上最常見的濕疹是「異位性皮膚炎」,其成因之一是作為人體表層天然屏障的皮膚角質層,出現先天性結構問題,令致敏原及細菌容易進入皮膚,刺激免疫系統,引致發炎;另一成因是自身免疫系統第二型T細胞異常活躍,製造大量發炎因子,刺激皮膚角質層,並造成皮膚炎症。
亂戒口削身體抵抗力
坊間傳言指戒食牛肉、蛋、奶類食物可避免誘發或加劇濕疹症狀,但這類資訊容易有謬誤,皆因體質及對食物的致敏反應因人而異,胡亂戒口會影響身體攝取均衡營養而削弱抵抗力。筆者建議患者先做食物敏感測試,準確找出令濕疹發作的致敏食物,從而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或進食。
此外,患者亦可在醫生監察下接受脫敏治療,患者會由少量致敏原開始接觸,然後逐漸增加分量,待身體慢慢接受以至停止出現過敏反應,濕疹亦隨之沒有發作,患者便可重過正常生活。
益生菌可改善濕疹?
近年不少國際研究數據顯示,腸道菌群失衡跟濕疹及其他致敏問題有一定關聯,故真正要「戒」的,應是會增加腸道壞菌的高糖、高脂的油炸及加工食物。亦有本地研究發現,香港濕疹患者的腸道大多缺乏特定益生菌,如嗜酸乳桿菌,當輕度至中度患者在服用相關益生菌兩個月後,症狀有明顯改善。
腸道內有逾七成的免疫系統細胞,所以當腸道菌群失衡會影響抵抗力,令發炎因子增加,容易誘發濕疹。世界過敏組織(WAO)自2015年起建議孕婦、授乳母親、直系親屬有濕疹或過敏症病史的嬰兒,可服用益生菌,以減低濕疹風險。
然而,並非所有益生菌皆適合濕疹患者,故服用前必須諮詢醫生意見。
文:盧景勳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皮膚及性病科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