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陣子有電視台揭露一名打工仔疑因長期被上司欺凌,結果選擇了結自己生命,令人嘆息。筆者想透過此專欄與大家講解職場欺凌的形式和應對方法。
工作間欺凌形式
有研究指出,被孤立排擠而引申的情緒反應和壓力,比實際的欺凌更嚴重!的確,實際欺凌行為至少仍有機會「被人看到」,但如果在公司裡沒人跟你打招呼、沒人回應你、沒人與你互動,就連「看也看不到你」,容易造成身心傷害。
其次,是言語間的欺凌。對方會透過說話,作出人身攻擊,或在背後散播謠言,令被欺凌者感到不快,甚至感到人人都在議論自己,造成壓力。
還有就是企業在制度上、從上而下的無理要求,由於欺凌者往往擁有較大權力,或是擔任上級角色,讓被欺凌者更難於應對。
處理方法
了解真相
若不幸被孤立排擠的話,被欺凌者可嘗試了解其背後原因,是否做錯事開罪他人而不自知,還是對方有其他惡意目的,或有甚麼誤會等。如發現是誤會的話,也能盡早解釋清楚。有時被欺凌者或認為是自己處事能力不足,而令團隊同事作出報復性的欺凌。如你認為是這樣的情況,首先要明白「人無完人」,總有些人能力較突出,有些能力較差,毋須自責;其次,遇到不滿的工作情況,可直接跟同事反映,而不是私下以欺凌作報復或發洩。當然,也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直接講出個人感受
如受到直接的言語攻擊,被欺凌者不要急於解釋,因即使你搬出你的道理,對方也總有他的理由,沒完沒了。對方唯一沒法爭辯的,是你的感受。舉例說,你被罵是「人頭豬」,假如你試圖反駁這稱號,對方只會列舉你更多的「糗事」來證明他沒說錯。較理想的做法是直接指出那些說話令你反感,然後請對方停止。對方或會以「說笑而已,不要這樣小氣」等原因開脫,但我們要分清楚,說笑可以,但不要人身攻擊、將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幽默地表達自身感受
若你不清楚對方是否惡意攻擊,或只是「開玩笑」過了火,如不想關係或氣氛變得緊張,可嘗試以幽默的方式表達,例如笑著說「你好像很喜歡將快樂建築在我痛苦身上哦!」等,用軟化的說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記錄事發經過
有些欺凌的說話,或會觸犯平等機會條例(又稱歧視條例),例如「你快啲返去湊仔啦」,又或形容個子矮小的同事為「侏儒」等。可記錄事發經過並尋覓人證,日後向人力資源部甚至外部機構投訴時,將成為有力證據。
尋求外界調解
若情況持續,或礙於某些原因未能跟欺凌者溝通,可向上司或人力資源部要求調解,尤其涉及平等機會條例的欺凌,公司或管理層在法律上或需負上轉承責任!
最後一提,公司和管理層有責任讓員工在沒有欺凌的環境下工作,而某些與法例相關的欺凌問題,公司和管理層更可能會有轉承責任;再者,研究指出開心員工的生產力較不開心或壓力過大的員工為高!所以無論在責任上或為了業績,公司亦應杜絕欺凌問題,並提供培訓助員工提升察覺力,這亦是個很值得參考的方法。
文:程衞強
註冊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特許心理學家(英國心理學會),現時主要從事培訓及顧問工作,並提供心理相關服務,同時亦為大學客席講師及營運不同生意的斜槓族人。
電郵:victor.wk.chi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