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地產代理自2008年以來首次宣布縮減分行和裁員,事實上,行內的「人海戰術」確實走得太遠,大行在市場成交大減下不斷「增兵」,縱使縮減一半人手仍有很多人要「食白果」!
筆者公司的規模相對較小,在困難的時候除承諾不裁員和不減薪外,更增聘人手,我們不是想爭雄天下,只是想在行業困難時出一分綿力提供就業機會而已。筆者一直提倡橄欖型共富分配以確保員工收入,我亦很樂意分享經營方式予同業參考。
在經營地產代理方面,去年11月,筆者公司成功做到人均開單達3.3宗,同業認為最艱難的日子、難以置信的時候,筆者反而認為是一個轉型的好機會,因此宣布將分店的辦公時間縮短為早上10時至晚上8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除外),而且還下令不准OT(約了客人除外),起初自己人都不信可行,但由宣布至今,我們已成功做到,簽單成績亦增加得相當不錯。
眼下經濟環境困難,業界勢必經歷一個變陣及重整階段,大家應團結一致努力為行業創造新常態。首先,不應用「人海戰術」作為競爭手段,因此舉會令大量從業員「食白果」,「人人開到單」是一個基本保證。其次,行業要維護市民對地產代理的信心,因地產代理是「市場證人」,我們的判斷或會出錯,但評論必須要中肯,令市民可掌握到真實情況。此外,地產代理亦是奮鬥者,定要抱著「水裡水裡來,火裡火裡去」的待客精神來服務和促進成交,筆者認為代理行的老闆有責任配合員工,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近年社會風氣多了很多「hea做」、講求生活質素和享受、不為錢賣命的文化,這些價值觀與環保觀念一樣,雖然出發點是好,但如果平衡不到現實,甚至與奮鬥精神互相排斥,將成新一代失去競爭力的源頭。如果因為一些享樂文化,對有為者排斥、在網上欺凌奮發的人,這些負面思想容易令香港逐漸失去競爭力。筆者認為,地產代理應配合國家和政府的價值觀念重整,將有為、專業和前進的文化套用到地產代理業。
文:汪敦敬, MH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前會長(2005-2011)及榮譽會長暨祥益地產代理有限公司總裁,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撰寫樓市評論文章廿多年,於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