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作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僅2020年已在香港吸引2.47億美元的創業投資(VC)。然而業界數據顯示,高達75%由VC支持的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均以失敗告終。
為扭轉局勢,筆者建議金融科技公司應著眼於兩個關鍵範疇並及早投放合適資源於其中:數據分析和數據視覺化,以及網絡安全。
其中一個顯著例子是財富科技服務供應商Privé,他們早已留意到客戶即使購買多項功能的應用方案,但大多數只會使用當中一小部分功能,因此Privé應用數據分析工具來追蹤各項功能的使用率、流失率等,以便制定更切合客戶需要的應用方案。
人才短缺的挑戰
最近由Google香港委託Quinlan & Associates對126間香港金融科技公司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數據分析和數據視覺化確實非常重要,62%受訪者表示數據分析和數據視覺化對於產品創新非常重要或很重要,而在銷售及市場營銷、管理與營運兩方面,則分別有46%及40%持相同看法。
此外,64%金融科技公司現正面對人才短缺的挑戰,主要因為缺乏有相關技術和經驗的員工,企業可就此積極加強建立工作間文化。全球跨境支付企業空中雲滙(Airwallex)聯合創始人兼CEO Jack Zhang表示:「建立企業品牌形象是重中之重,我們看到在職場上擁有強大人脈網絡的效應——現職員工在推薦新人才方面發揮明顯作用,經推薦的新同事會清楚了解工作目標和期望,也讓我們招聘合適人才的成功率顯著上升。」
有意加入金融科技行業的求職者應留意,現時業界最渴求的技能包括產品設計(68%)、編程(62%)和數據分析(54%)。與此同時,軟技能亦非常重要,香港虛擬保險公司Bowtie聯合創始人Fred Ngan表示:「我們需要勇於挑戰而不輕言放棄的人才,員工抗逆力對公司能突破挑戰並不斷發展尤為重要。」
網絡安全渴人才
儘管大部分金融科技公司非常重視數據分析和數據視覺化,但卻忽視了網絡安全,僅28%金融科技公司認為網絡安全對其管理及營運非常重要或很重要,可見不少企業正面臨極高的網絡安全風險。
畢竟金融科技公司需處理大量敏感客戶資料,與過去兩年相比,2022年第一季度針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網絡攻擊激增2.5倍,促使企業加強安全措施,例如專為金融機構提供數碼財富管理服務供應商Quantifeed便進行大量抗逆測試,並透過過濾系統以追蹤釣魚或垃圾郵件,從而加強網絡安全管控。
而客戶的信任亦是另一潛在風險,當香港的虛擬銀行剛面世時,38%市民對其個人數據保障抱有懷疑。為減低上述風險,金融科技公司需建立網絡安全框架,包括網絡安全系統和網絡安全政策。
然而,網絡安全範疇亦面對人才荒的挑戰,也窒礙金融科技在網絡安全的投資。Quantifeed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Ross Milward指出:「人才短缺是跨業界問題,金融科技公司不僅要與其他初創公司競爭人才,更要與全球金融機構競爭。」有見及此,金融科技公司會借助第三方平台來應對這挑戰——77%僱主認為人脈網絡非常重要,而61%僱主有意使用人才獵頭服務。
隨著網絡安全範疇的投資浪潮不斷增長,各大金融科技公司最渴求擁有網絡安全專業知識的人才;而企業要應對迫切的人才需求,須與員工攜手並進。
文:Benjamin Quinlan
Quinlan & Associates CEO及管理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