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微瞓捩頸一般休息數日可康復,除非有骨刺等隱藏疾病,否則都很容易完全治癒。患者不妨採用暖敷,以熱毛巾進行約20分鐘的簡易舒緩,熱度以攝氏45至55度的和暖狀態為宜,有助放鬆肌肉,加快康復。但嚴重個案會因肌肉僵硬拉扯,致頸椎移位,故一些已有輕微頸椎移位的人士,罹患嚴重瞓捩頸的風險更高,因此,若一周仍無好轉便要求診。
脊醫和物理治療師普遍會使用頸椎牽引和手法復位治療,把錯位的頸椎矯正,並舒緩痙攣的肌肉和改善頸部的活動幅度;另也會借用紅外線、超聲波及干擾波電療等治療,減輕紅腫發熱的情況、放鬆肌肉,幫助組織復原。
若頸痛比較嚴重,妨礙到日常生活,便需要服食經醫生處方的消炎藥。有需要時,患者亦會被建議戴上治療專用的頸箍,以支撐頭部力量,減低頭部對頸部的壓力,而一般只需要戴一至兩天,晚上睡覺時可除下。研究亦發現,若瞓捩頸患者長期使用頸箍,或會適得其反,令頸椎僵硬和更加倚賴頸箍,所以如非必要,應盡量避免使用;而即使必須使用時,亦應定時脫下頸箍活動頸椎,以免頸椎變得更加僵硬。
當炎症減退後,建議早晚可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
舒鬆頸部肌肉
預備姿勢:頭部在正中位置。
動作:頭部向前垂低,停下來維持10秒,然後返回預備姿勢,頭部向後仰,停下來維持10秒,重複做10次。
鬆弛頸後肌肉
預備姿勢:坐,眼望前方。
動作:保持視線維持不變,縮入下巴,直至頸後肌肉有被拉扯的感覺,維持10秒,重複做10次。
放鬆肩頸肌肉
預備姿勢:坐,眼望前方。
動作:雙肩提起慢慢向後轉肩打圈,重複做10次。
文:脊醫何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