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聖誕節,公司都會安排聚餐、抽獎、交換禮物等活動,因為這是公司很重視的傳統,所以筆者會親自挑選酒店自助餐、抽獎禮物等。去年嘗試改變作風,決定盡量放手(hands off)委派數名同事負責,只訂下財務預算,結果同事們不單安排有序,而且十分貼心,為大家帶來驚喜。這亦是Delegation (授權、委派)的體現。
Delegation這種管理技巧,在香港以至亞洲都較少見少用,因管理人員強調事事「親力親為」、「親自主理」,久而久之,「唔辛苦點賺得世間財」、「力不到不為財」漸漸成為他們的座右銘,故不習慣授權員工。
事實上,管理方式有很多種,而Delegation也可分為不同種類和程度,但不是每種也可讓員工感到被賦權。
1. Micromanaging微觀式
管理人員事無大小都要親自管理,並花上很多力氣去了解每個細節部分、進度等,有時甚至最後由自己動手完成。但另一方面,參與其中的同事們(尤其是有抱負或上進的同事)會感到「綁手綁腳」、在工作上得不到滿足感。至於公司整體方面,經營成本也會相對地提高。
2. Dump and Run倒垃圾式
顧名思義,「倒垃圾式」即是把要做的事情,如垃圾般「倒進」另一同事手裡。你或會想:沒有這樣的管理層吧!但事實上,管理層往往採用了這形式而不自知,通常是因為他們實在太忙,加上時間太短、太接近「死線」的情況下,沒太多考慮和周詳計劃便把工作交到同事手中。
3. Gopher地鼠式
這種授權用Gopher(地鼠)來比喻很有趣,也非常立體,因牠們的特性是群體數量多,而個別體型卻細小。Gopher delegation是指管理人員委派差事,多是要求同事做「跑腿」,負責瑣碎事務,於是同事沒法掌握工作全貌,更缺乏表現的機會,自然會感到不被重視或不被賦予權力。
4. Stewardship管家式
管家式授權著重目標而非方法,這可讓同事自由發揮、盡量不干涉他們做法,最終目標是完成工作。管家式授權很有效,但管理者一方需要對同事有足夠信任;而另一方面,管理層與同事的溝通也很關鍵。要明確傳達期望的訊息,需留意以下五方面:
釐定目標:團隊成員須清楚了解目標,從而對目標負責。
確立操作規範:雖然管理層不會規定實現目標的方法,但須清楚解釋所存在的規範,在這框架下,團隊成員便不會在有意或無意間違反規則或標準操作程序,亦可加強團隊成員的信心和賦權感。
了解可用資源:團隊成員需了解有哪些資源可幫助他們完成任務,無論是人力、資金、技術,還是來自其他方面的支援。
提出評估準則:管理人員須解釋用於衡量結果的質量標準,令團隊得以掌握;此外,也要讓他們知道評估結果的時間表。
安排回報及反饋:團隊成員要了解目標達成後,對公司和個人的回報,例如獎金或事業晉升;同時也要知道工作不達標的後果。
Delegation不僅是培養個人管理技能,也是促使整個團隊發展的好方法。其實,授權某程度上等同賦權(empowerment),賦予權力是信任的表現,這往往比升職加薪更能提升團隊士氣,因這代表管理層對同事工作能力的認同和信任。有調查報告認為,習慣使用有效授權的公司,其效率較同類型公司高出30%。因此,有效地運用授權和賦權,有助管理人、員工和公司創造三贏局面。
文:Alvis Ko
theOrigo Ltd創辦人兼行政總裁。theOrigo是香港一家數位創意公司,於本地和全球獲得眾多行業獎項。Alvis洞識到作為公司創辦人需具備管理知識和商業視野,他完成了哈佛商學院高管課程,又向世界各地具豐富經驗的教授和管理層學習,進一步提升其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