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吸納人才面向國際,在全球不同地區開拓才源,近如東盟,遠至歐美,皆是羅致人才的要地。而星洲廣納賢才,政府角色無疑舉足輕重,不單為各行業制定長遠人力政策,且不斷優化工作簽證計劃,但較少人留意的是,獅城本身種族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以及大企業普遍擁有國際化團隊,也是吸才一大優勢。
獅城種族多元化如何成為吸才的土壤,當地企業如何建立國際化團隊?今期續走訪星洲企業,邀請管理人分享真知灼見,既有會計大行講解星洲匯聚國際人才的優勢,亦有企業培訓專家講述當地如何強化本地人才培訓策略,由鼓勵全民增值技能,提升至練就國際領袖的層次。
獅城人才國際化 種族文化多元 招才增優勢
在國際間吸納人才,政府政策和行業發展往往是討論焦點,而較少人提及的是,社會種族和文化多元亦是吸才軟實力。在新加坡,論人才國際化程度之高,從金融業及會計專業可見一斑。德勤新加坡行政總裁鍾培源和人才管理合夥人王淑苹,分享了他們對多元文化和吸引人才的看法。
鍾培源說,提升「思想領導力」(Thought Leadership)是新加坡建立國際會計樞紐的關鍵之一。
去年11月,新加坡舉辦金融科技節,吸引來自115個國家共6.2萬多人參加,而在活動舉辦前兩個月,新加坡政府更已走前一步,公布了「金融服務業產業轉型藍圖2025」,實行多管齊下推動當地金融業發展,冀促進業界每年增長4%至5%,並計劃於2021年至2025年增加2萬個金融業職位,另亦透過「金融人才及領袖計劃」撥款新幣4億元(約23.6億港元),栽培金融界領袖及可持續發展和科技等行業專才。
生活體現種族文化多元
目前新加坡金融業佔GDP比重達14%,當地商品、外匯及債券市場規模龐大,而財富管理亦是一大強項,至於股票市場規模則相對較小,這明顯有別於香港。人才發展方面,由2016年至2020年間,行業每年平均創造4,100個就業機會。鍾培源說,新加坡各類金融人才需求持續上升,如財富管理、私人銀行、金融科技專才等;而與金融業息息相關的專業服務業,如會計、法律等,人手需求亦殷切,從業員人數不斷攀升。除培育本地人才,新加坡亦透過不同工作簽證計劃輸入海外人才到當地發展。
德勤新加坡員工來自世界各地,團隊去年底於新加坡環球影城舉行員工派對。
鍾培源稱,新加坡吸引海外人才的優勢,除有稅務優惠、發展機會和生活配套完善等,當地種族文化多元也是一大特點。「新加坡本身是多種族國家,單是官方語言便有4種,包括英語、華語、馬來語及泰米爾語(當地印度人使用的語言)。而社會種族融和可體現於生活不同層面,譬如我們的組屋(公營房屋),在每座大廈裡,你會找到不同種族的住戶,大家共處同一社區,至於學校和工作間的共融情況也一樣,這是我們一貫的傳統。」新加坡國民本身多種族,當中華族是當地最大族群,約佔全國人口四分之三,而馬來族是第二大族群, 印度族則是第三大。此外還有歐亞族、土生華人等。
吸納人才的優勢
當種族多元化的特色,延伸至就業市場,可變為吸引國際人才的優點。「新加坡的工作場所絕少有歧視,因我們尊重文化差異,習慣與不同國籍的人共事,況且大家可用英語溝通,合作不會有問題。我想這是各國人才來這裡工作,會感覺舒適自在的地方。」
在當地金融和專業服務界,不少企業的員工團隊均十分國際化,有著文化共融的特色。王淑苹說,以德勤新加坡為例,便向世界各地招募人才,公司團隊2,500名員工來自不同國家,除新加坡本土,還有馬來西亞、澳洲、印度、英國、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等地。「不同國籍員工之間有許多合作機會,例如我們設立日本客戶服務團隊,專為新加坡的日本公司服務,團隊裡有不少來自日本的專才,他們會與其他國籍員工合作,一同會見客戶,為他們提供服務。」王淑苹稱,近年德勤進一步推動多元、公平及包容理念(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以促進團隊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緊貼環球就業趨勢。「我們設有不同課程和工作坊,讓員工提升多元、公平及包容的意識,並在不同的小組討論中,推廣公司對此的承諾。不同背景員工融合,對吸引和留住人才很重要。」
王淑苹稱,企業推動多元、公平及包容理念(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亦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要點。
建會計中心地位 推動Thought Leadership
近年新加坡大力推動金融業發展,亦致力建設全球會計中心。若要提升行業國際地位,除需有人才和政策配套,還要具備另一種軟實力。鍾培源說,建立全球會計中心需配合多種因素,如人才供應、專業資歷發展、科技應用等,而業界增強「思想領導力」(Thought Leadership)亦是面向國際一大關鍵。「若想成為領袖,必須走在最前,而思想領導力即業界的研究水平,有能力進行前瞻性研究,以在國際間反映我們的意見,參與制定新的國際會計準則。」目前國際會計界進行不少重要研究,如加密貨幣的會計和審計標準、跨境電商貿易稅務問題,以至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準則等,這些都是影響未來業界發展的重要議題。新加坡會計界正積極參與其中,朝思想領導力的方向進發。
借鏡星洲
輸入人才,地區不宜單一,應廣開「才源」,以新加坡為例,除了面向歐美,亦放眼東南亞。新加坡與東盟國家關係密切,不單是區內金融中心,亦是人才的理想工作地點。 RGF International Recruitment曾發布亞洲人才報告,顯示在5個東盟人才市場中,表示願意出國工作的受訪者,選擇新加坡為目的地的比例最高,其中印尼佔38%,後依次為泰國(34%)、馬來西亞(32.5%)、菲律賓(27%)、越南(25%)。
早前德勤新加坡團隊慶祝農曆新年活動。
金融保險及專業服務業 就業增長勁
據新加坡統計局數據顯示,當地「金融及保險業」及「專業服務業」本地居民從業員人數,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仍一直上升錄得可觀增長,當中「金融及保險業」由2020年的20.8萬人增至2022年23.6萬人,增長13.5%,而「專業服務業」則從18.1萬人上升至19.8萬人,增9.4%,可見該等行業就業保持暢旺。
人才走出去 星洲培育 國際領袖
星洲人才策略深謀遠慮,積極引進海外人才,同時著力建立本土人才庫,培育當地精英成為國際領導。去年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便提出「保持開放及發展本土」(Stay open, develop local) 策略,宣布當地的雙線發展路線。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CCL)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副總裁 Elisa Mallis認為,隨著新加坡經濟日益國際化,當地需培育更多面向國際的領袖(Global Ready Leaders),而相關計劃經已展開。
新加坡是疫後亞洲首個打開國門、入境毋須隔離的國家,去年推出「頂級專才准證」(ONE Pass)更釋出一個強烈信號─當地保持開放,致力建立人才樞紐地位。Elisa Mallis認為,向海外人才「開放門戶」,對當地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透過引進國際頂尖企業和專家,可帶來先進技術,最終在本土開創前所未有的機會。新加坡生物科技業便是其中一例,如今該行業正蓬勃發展,對國家GDP貢獻良多。」
培育Global Ready Leaders
然而,新加坡獨特之處,在於利用「開放」策略,造就本土人才發展。Elisa Mallis指出,吸納海外企業和人才之餘,制定本土培訓策略亦重要,因這有助本地人裝備知識技能,把握「對外開放」帶來的就業機會,讓人才能勝任領導角色,甚至走上國際舞台。她說,近年愈來愈多跨國企業走進新加坡,而新加坡的企業亦逐步邁向國際,令當地需要培育更多面向國際的領袖(Global Ready Leaders)。「成為國際領袖需具備數大特質,包括勇氣、好奇心、信任、影響決策的能力及戰略思維,各有不同能力指標,以戰略思維為例,焦點不再是於本地決策和執行計劃,而是具戰略眼光,把亞洲觀點帶進國際,助企業應對宏觀挑戰,如能源供應緊張、環球供應鏈突變,以至氣候變化等。」
培育本土人才躋身國際領袖之列,是一項長遠工程;而新加坡訂立清晰方向和計劃,包括有策略地吸引跨國企業在當地設立地區總部。「近年我們可看見一趨勢,許多跨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立總部,若企業本身著力發展亞洲業務,視本地為重要市場,公司內部多設有委員會專責制定亞洲人才策略,讓更多本地人才擔當環球領導角色。」
政府支援與推動
此外,新加坡政府亦致力推動人才國際化,設立多項培訓計劃,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國際外派計劃(iPOST)資助金融業本地人才到海外累積經驗;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則於2019年設立「全球人才發展計劃」(Global Ready Talent Programme),為新加坡學生提供海外實習機會和管理培訓生職位;該局去年進一步推出「新加坡國際化企業領袖培育計劃」(Singapore Global Executive Programme),協助星洲企業強化培育人才的能力,為他們提供人才評估和分析支援,培養年輕人才成為國際化的領袖。
Elisa Mallis認為,新加坡是種族和文化多元國家,這一特點既有利吸引海外企業,亦有助當地人才融入國際。近年漸多跨國公司進駐當地,讓本地人有更多歷練機會,為事業邁向國際而鋪路。「當然,事業由本土提升至區域層次,這亦關乎個人意願,需敢於跳出舒適區、迎接更大挑戰,也是重要因素。」
Elisa Mallis說,CCL在新加坡設有多個培訓項目,助當地行政人員提升領導力。
培育國際領袖的挑戰
培養國際商業領袖,是一項長遠任務,過程中面對不少挑戰。據新加坡美國商會去年公布的調查顯示,當地企業積極聘用和提拔本地人才,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的員工人數大增。60%受訪者表示,新加坡人佔他們目前在新加坡的高級人員(經理或以上)總數一半以上,較2011年增加12%。然而,當地人擔任區域領導的比例卻沒相應增加,當地人才跳出本土、面向國際,似乎遇到阻礙。
Elisa Mallis說,亞洲區人才發展也面對類似挑戰,據CCL「全球亞洲領導者研究」顯示,過去5年,亞洲人在高管團隊的比例有所下降。在總部位於美國的前200大公司中,亞裔領導人僅佔行政領導團隊的 4%,低於 2017年8%。她稱,導致上述情況原因眾多,尤其疫情一度令各地封關、海外交流中斷,亦打亂企業提升人才計劃。隨著多地已放寬入境防疫邁向復常,情況將會改善。
新加坡人才競爭力優勝
新加坡銳意增強人才競爭力,建立宜居宜業城市,去年多項國際報告顯示星洲處於領先位置,如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及美國研究機構Portulans Institute等公布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去年在城市排行榜中,新加坡排亞洲第一,全球則排第6位;而香港則是亞洲第二,全球排第21位。新加坡在「全球知識技能」方面獲得全球第一,而於「人才吸引」及「人才培養」方面則排名第二。INSEAD高級研究員兼該報告合著人Bruno Lanvin指出,新加坡的大學質素優良、創新研發環境良好、多元文化及多元宗教社會為吸引人才重要因素。
Elisa Mallis說,隨著愈來愈多新加坡企業跳出本土,進軍環球市場,當地需培育更多國際領袖。
此外,國際人力資源顧問機構ECA International早前公布2022年度「外派僱員宜居城市排行榜」,結果顯示新加坡繼續蟬聯榜首,成全球最宜居的城市。
借鏡星洲
新加坡引進人才,同時著重建立本土人力,政府非常在意提升本地人才競爭力,為國民提供大量資助提升技能,亦設立特定計劃助人才「走出去」,把握海外工作和交流機會,這亦是提升人才競爭力的重要策略。
文:甄榮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