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醫藥行業漸趨專業化,市場對中藥配藥員的需求增加。要成為出色的中藥配藥員,除熟悉藥材外,也要具備良好溝通技巧及團隊精神,不單要跟病人清楚解釋藥物,也要跟同事分工合作完成配藥程序,確保病人健康。
本港的中醫藥發展愈來愈受重視,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柴灣院校健康及生命科學系講師馮家敏(Annie)稱,自政府在2018年《施政報告》確立中醫藥在香港醫療系統的發展定位,中醫藥地位愈見重要。
政府推出不同政策,包括資助特定的中醫藥服務、將中醫藥納入醫療系統、中醫藥發展基金促進人才培訓等。在疫情期間,中醫藥亦參與疫情預防、治療以至復康的全過程,Annie坦言,疫情有助市民大眾更加認識及信賴中醫藥,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增加,加上興建中醫院及公立醫院增加中西醫協作治療服務,中藥配藥員的人數有增無減。「業界不時問我們有沒有畢業生可以推薦。」她說。
不論是公營還是私營機構,中藥配藥員均設有晉升制度,Annie稱,以醫院管理局三方協作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為例,一般畢業生入職為二級配藥員,有機會晉升至一級配藥員,其後可升至中藥師甚至是高級中藥師。

IVE(柴灣)健康及生命科學系講師馮家敏稱,疫情有助市民大眾更加認識及信賴中醫藥,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增加,加上興建中醫院及公立醫院增加中西醫協作治療服務,中藥配藥員的人數有增無減。
如何成為中藥配藥員?首先要持有中醫藥的相關學歷,並有在香港配發中藥材的實際經驗,Annie稱:「一般來說,香港的中藥房通用藥材大約有200至300多種,他們需要對藥材有一定認識,能夠鑑別真偽優劣、性味歸經、主治及禁忌。另外亦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及團隊合作精神,因為配藥員須向病人講解清楚藥物如何服用、有甚麼食物要避免進食等;而每次配藥時亦要跟其他同事分工合作,確保藥物沒有出錯,所以一定要有團隊精神。」
本港部分院校開辦中藥配藥員培訓課程,包括IVE提供的藥劑科學高級文憑課程。課程分為「中藥」及「科技及管理」兩個分流,其中「中藥」分流除為學員提供有關中藥的專門知識外,還提供專業的技能培訓,包括中藥鑑定、中成藥製造、品質檢測等內容。以「中藥藥劑學」為例,除提供一般中藥劑型的特性和製造方法的知識外,還提供實驗課,讓學員能運用知識及掌握製藥技巧,具備實質的製藥經驗。
另外,學員會獲安排於中醫診所、中藥廠、中醫藥研究所等不同工作性質的中藥相關機構進行5至6星期實習,累積實戰經驗。Annie發現,對僱主而言,實習很多時都是「揀蟀」過程,不少僱主都邀請學員在畢業後加盟。

IVE藥劑科學高級文憑畢業生吳珈慧指,愈來愈多外國人來看中醫,配藥員亦須擁有良好的英語水平。
IVE藥劑科學高級文憑畢業生吳珈慧(Angel)便是獲得實習機構聘任為全職員工的例子之一。她本身於醫院管理局三方協作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實習,Angel說:「畢業後未開始找工作,上司已問我有沒有興趣回來(工作)。」
Angel稱,小時候家人經常流連於中醫館,因此她對中藥、百子櫃並不陌生,直到選科時便報讀IVE藥劑科學高級文憑。她對課程內容中介紹的「方劑學」學說最為深刻,「因為不同藥材組合會產生不同醫學的效果,如這種藥材有這些功用,但配合另一藥材便有另一功用。現時看著醫方,會發現所學到的方劑結構得以發揮作用,非常有趣。」
對於有興趣入行的年輕人,她寄語配藥時必須細心,同時要有良好的英語水平。Angel說:「愈來愈多外國人來看中醫,我們需要用英文解釋,所以一定要練好英語。」她希望將來繼續進修,向中醫師之路進發。
文:Uncle JAC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