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工作我不想處理,所以能避多久便多久。」阿娜與多數案主不同,她並非自願前來中心求助,而是被上司轉介過來會面的。
阿娜解釋前來的原因:「我見上司的為人不錯,才看情面到來,其實我知自己的問題、改不掉的啦!我經常遲交報告給上司,但我只會遲於他給我的限期,並不會超過真正的最後限期,所以他依然可以如期把報告交給大老闆。平日我會盡量避開他、免得他催促我交報告,通常他覺得無法再等下去,便會發電郵給我,這時我才開始動手做。」
「你似乎很清楚自己正在逃避些甚麼,但多次嘗試想改卻也改變不到?」筆者問。
她回答說:「對,我知道逃避是不好的,而且每次收到電郵後,幾乎要不吃不喝才能把報告趕完,十分辛苦。但在上司催促之前的那段時間,我只想逃避。那刻會覺得逃避的感覺很好,但每次辛苦過後回看又覺得不好,很矛盾,但就是不斷重覆這個模式,也改不了。」
作為讀者的你,也會覺得逃避是不好的事嗎?其實在某些情況下,逃避也不一定是壞事,例如你能在逃避時,做自己想做的事、為自己充充電,好讓之後更能集中趕工。然而,阿娜逃避時並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純粹在拖延時間,她亦說不出其時自己做過些甚麼。她也似乎打從心底認為自己最終能趕起工作,於是只顧把工作「做到」便可,但沒有顧及怎樣做才是對工作和自己都好,因此想改也改不到。
若阿娜能多與自己的內心溝通,想想自己想做的事,並想清楚自己是借逃避來為自己充充電,還是寧願不讓自己最終要趕工那麼辛苦而平均地善用時間,才能較易達致心理健康呢!
文:梁瑋瑩
香港註冊輔導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