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人生活繁忙,一般都沒時間做運動。很多人做瑜伽的原因,除抱著貪新鮮和好奇心之外,還希望藉著練習瑜伽強化脊椎、放鬆緊繃肌肉、改善身體健康及心靈長期疲勞。但部分瑜伽班集合不同程度的學員上課,他們可能為了追趕較高程度的學員,勉強做出超高難度動作而受傷。
所以,如其他運動一樣,學習瑜伽時也需循序漸進,不能勉強,否則很容易受傷。尤其初學者的柔軟度可能較遜,故應先參加小組課程,好讓導師能按個別學員的身體狀況加以指導,減少受傷機會。
某些瑜伽動作除對頸椎、胸椎、腰椎構成傷害外,膝蓋或足踝也有機會受傷。近年來,多了病人疑因習修瑜伽不當,出現足踝關節筋腱拉傷,至少要3至4個月才能復原。
除普通瑜伽外,高溫瑜伽亦受市民歡迎,但事實上並非每個人都適合,若有以下疾病,如脊椎的椎間盤受傷、嚴重骨質疏鬆、頸動脈硬化、患有高或低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等人士,練習瑜伽前宜先諮詢脊醫意見;而由於高溫瑜伽需長時間在高溫下運動,故有更多潛在危險,上述病人須更加小心。
當進行一些要求頸部向後拗或向兩側轉的動作時,不要做過量及太急,因它是常見弄傷頸部的原因之一。同樣,當進行一些要求彎曲下身的姿勢時,應用盤骨來做,如錯用了腰骨來發力,會弄傷腰部的軟組織及椎間盤突出,導致坐骨神經痛。一些姿勢如「蓮花坐」需劈腿和深彎腰,一些則要較好的平衡力。如這些動作處理不好,會拉傷後腿肌肉,甚至傷及膝關節和足踝。
身體關節的活動幅度有限,一般受制於包圍關節的軟組織如韌帶和肌肉,超過軟組織的限度就會傷到關節。事實上,適量的伸展運動的確可以預防肌腱拉傷,以及保持關節的靈活性。但如果做瑜伽人士因要練某些高難度動作而用力過度,不但會拉傷肌肉,連關節也會被弄傷,而且如果有些人的關節已受傷或有退化現象,就更容易扭傷。
文:脊醫何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