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心理學家指出,笑——是最自然、最能促進身心健康的「綜合維生素」,也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所謂「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正是其中映照。因此,為人處世若能用「笑」以示開心、笑面迎人,而非只是開心才笑,相信對己對人,都會愉悅些!不過,能否收到預期效果,則要視乎當事人的笑容是否「自然」?那何謂「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五十一章又曰:「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何解?前者解作: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為法則。至於後者,則解釋為:「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珍貴,就在於它對萬物不加干涉,順應自然。
就老子所言而論,其核心思想是凡事不妄加干涉——順應自然。筆者認為,「自然」可理解為「不矯柔造作、不虛偽作假」,而能「至情至性」。如俗語說:「笑得開心、笑得自然」,就是這一道理。再者,「自然」也可說是某種「現象」或「規律」。譬如說,白晝與黑夜的交替、春夏秋冬的交替、大寒大暑的交替、花開花落的交替等。而在人生的旅途上,各人也恍如自然般,於不同時代,上演著「世代交替」的角色。如詩曰:「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又曰:「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些都屬「自然現象」,是一種「規律」。君可曾見過萬事萬物,有常存常在或不變嗎?此謂「無常」,諸君應心中有數,不言而喻。
因此,明白「自然」的人,既懂得尊重規律,又知道規律是不可違背的,故他們遇上難題時,往往會選擇「順應自然、隨遇而安、因勢利導」的做法;並以「樂天知命」的心態——順應境遇、不作強求,過著身心安寧的生活。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們既深明此道,又能把它付諸而行。說白一點,他們能「看淡、看開、看透」和「看遠」;甚麼「功名利祿」,一切均視之為身外之物,故不為欲望所驅、做欲望的奴隸,而能安分守己,過著安穩、瀟灑而自得其樂的生活!所謂「看淡看開且看遠,輕鬆自如瀟灑現」,正是這種情懷與表現!
說到底,為人處世若能遵從「自然法則」,才不至於「作繭自縛」,才可孕育出「閒適」與「豁達」的胸襟,體會到老子所指的「順應自然」之奧秘!
文:蕭一龍博士 MH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務顧問
當代管理學文學博士(DLitt)
工商管理學博士(DBA)
drhenrysh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