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正在加速數碼化和自動化。世界經濟論壇在5月發布《未來工作報告(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3)》,就全球45個經濟體、來自27個行業的1,130萬勞動人口,估算未來5年的工作和工種趨勢。報告預計新增和淘汰的工種數量相若,亦估計至2027年市場將減少2,600萬個文職職位,包括簿記書記、收銀、售票員、數據輸入(Data Entry)、會計、計算薪酬、秘書等。
那甚麼工種將最為吃香?毫無疑問是符合大眾預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包括「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綠色發展相關工種,以及一向獲業界關注的金融科技、大數據、數碼轉型等項目的人手。
報告又提及,八成半受訪公司指出,如要推動公司轉型,會採用更多新興科技和增加數碼化項目。因此快速增長的工作,將集中在熟悉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專才,其次是可持續發展專才(Sustainability Specialist)及商業數據分析員(BI Analyst)。
高增長工作 科技為核心
至於其他高增長的工作,亦是以科技為核心。熱門工作包括電子商貿專才(e-Commerce Specialist)、區塊鏈開發人員(Blockchain Developer)、數碼轉型專才(Digital Transformation Specialist)、大數據專才(Big Data Specialist)、機械人工程師(Robotics Engineer)、數據分析及科學家(Data Analyst/Scientist)及金融科技工程師(FinTech Engineer)等。
既然科技協助人類達致成功,在職人士應該如何自我裝備,才可在新一批「金飯碗」工作中分一杯羹?
箇中重點在於提升個人的軟實力,可以想像自動化冷冰冰的機器以外,老掉牙的真諦依舊存在:七成公司最珍惜擁有優良分析能力和創意思維的員工;其次是有彈性靈活處理能力、能自我鼓勵、具備好奇心和終身學習態度的員工。
面對自身及我們的下一代,「人性化」和「努力工作」的態度仍是我們應該集中發展的方向。
而報告亦說明得簡單直接,例如保險、漁農業、先進製造業等,都是屬於主動激勵員工和高生產力的行業,意思也就是「多勞多得」。
坦白說,金融科技、Crypto區塊鏈等技術,都是近3至5年才真正興起,所以若有心學習,應該不會太遲「入場」。所謂「心態決定境界」,若不想努力付出,亦未能與時並進地學習的話,可別怪世界將你淘汰。
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羅斯福曾說:「榮譽不屬於那些口誅筆伐之人,榮譽屬於真正在競技場上拼搏的人,屬於那些面龐沾滿灰塵、汗水和鮮血的人。」
願與各位共勉之。
文:黃銳成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