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會中途,美美突然托著右邊臉,面容扭曲,狀甚痛苦。經大家關切慰問,得悉她這半個月來,右邊臉不時會突然感到極級刺痛,似觸電又像刀割,但數秒後又不痛。她以為是蛀牙去了看牙醫,但檢查後沒發現問題;加上工作正值「趕死線」,她不敢請假,幸好主管剛才見到美美痛不欲生的樣子,批准她請半日假看醫生,其後確診患上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線作為第五對腦神經線,於左右兩邊臉各有1條,也是面部最粗的神經線,並且兩邊都有3個分支。最上方第一分支負責傳送上眼瞼和前額的感覺信號;中間第二分支傳送下眼瞼、鼻孔(包括鼻腔和鼻竇黏膜)、臉頰、上唇及上牙齦的感覺信號;而最下方第三分支則傳送下牙齦、下唇及下顎的感覺信號。造成三叉神經痛,普遍是因三叉神經根受血管或腫瘤壓迫而致;另受天氣和食物刺激也可觸發疼痛,多是單側痛,且女性發病率稍高。
筆者早前曾就一些神經痛症問題,請教過香港港安醫院——荃灣神經外科顧問醫生謝日恒醫生,他分享了如何辨別牙痛和三叉神經痛的方法。「首先,三叉神經痛的痛感是一種電擊痛,並有觸發點,即是面部某個位置在無害觸碰或刺激的情況下,產生短暫的電擊痛感。這無預警的劇痛,每次只維持數秒至1分鐘,而一天可能會頻密出現50至60次痛感。」
謝醫生又指,三叉神經痛必定發生於其中1至2個分叉所屬的面部範圍,因此「後尾枕」、耳朵、下顎底,以至頸之間的皮膚,並非三叉神經線範圍,所以即使這些部位有電擊痛感,也不屬於三叉神經痛。「而牙痛則主要是絞痛式,或如脈搏跳動般的搏動式疼痛,且痛感會持續。」
要治療三叉神經痛,主要是服用抗癲癇藥物,惟當患者對藥物反應欠佳,或因嗜睡、頭暈的藥物副作用而嚴重影響生活,同時醫生亦確認磁振影像顯示三叉神經線受壓迫,便可考慮做手術以改善和緩解疼痛症狀。常見手術包括微血管減壓手術、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及經皮神經節阻斷術,各有優缺點,建議跟醫生商討最適切的治療方案。
文:健康密探W
日間為醫學研究助理,夜間化身健康網紅見習生,愛分享醫學健康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