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者除了考慮企業的財務狀況,近年亦漸多加關注其在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方面的表現。若企業擁有高透明度的企業管治結構、管理層主動關注勞工權益等,往往反映其不只著重追求短期盈利,亦放眼關注長期營運穩健水平,意味企業有更佳的風險管理能力,可為投資者創造更具可持續性及更穩健的回報。
現時愈來愈多企業增加在ESG方面的披露,讓投資者可更了解企業在這方面的表現和風險。此外,投資者亦可參考ESG評級機構出版的報告,以及留意市場上不同的ESG獎項和相關研究報告,以作精明投資決策。
董事局多元性影響企業營運
以香港會計師公會為例,多年來一直關注企業管治和ESG匯報與實踐在港發展的情況。去年公會便發表有關董事局多元化的研究報告,調查本港超過1,800間上市公司董事局,研究其多元性包括性別、年齡和專業會計資格等,結果發現香港上市公司的女性董事成員比例仍遠低於國際標準,而擁有專業會計資格的董事人數亦偏低。
公會認為,合資格會計師熟悉國際會計及稅務標準的最新發展和財務匯報要求,有助公司董事局疏理和分析有關數據,從而協助決策。此外,若企業董事局成員擁有多元化背景,亦能提供更多元的思維和經驗,提高公司決策能力、減少風險,長遠帶來更穩定回報。因此公會現正進行有關香港上市公司ESG鑒證實施狀況的研究,結果將於年內公布。
藉ESG大獎物色優質企業
而投資者在物色優質企業時,不妨多加留意一些ESG獎項的「常客」,從中發掘一些營運穩健且兼顧社會責任的優質企業。
香港會計師公會作為最早於香港倡議提升企業管治的機構之一,已舉辦企業管治相關獎項逾20年,亦表揚過不少於企業管治和ESG匯報方面有卓越表現的上市公司和公營機構。
今年公會繼續舉辦「最佳企業管治及ESG大獎」,其中一個評審重點在於上市公司董事局是否涉及「過度入閣」(overboarding)問題,所謂「過度入閣」,即一名董事服務過多董事局,導致因分身不暇而未能妥善履行職責,長遠或會影響企業管治質素。
此外,評審會著力檢視和比較企業行政總裁與第二高薪行政人員的薪酬,作為衡量行政總裁權力和影響力有否過大的指標。在ESG方面,評審將檢視機構有否披露ESG相關量化目標和多年來的實際表現,以及候選機構是否有尋求獨立的ESG鑒證,以避免出現「漂綠」行為。
今年度「最佳企業管治及ESG大獎」將會於11月底公布結果,投資者若想了解更多獎項詳情和公會在過往發表有關企業管治及ESG的研究報告,可瀏覽公會網站。

文:香港會計師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