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建築工程,由規劃、設計、施工、竣工,涉及數以百計的工種。但許多人提起建造業工作便想到體力勞動,其實行內有不少知識型職位,適合年輕人投身。香港建造學院(HKIC)助理院長(培訓)何朗秋指出,本港建造業持續缺人,除需要前線工人,亦渴求技術員和工地監督人員,無論畢業生或有意轉行人士,都可藉入讀學院的課程而入行,掌握專門知識技能開創新事業。
現時建造業欠缺人手是不爭事實,何朗秋指出,料未來數年,本港整體工程總量將增至每年約3,000億元,建造業人手需求相當大,加上行內工種職位多元化,可為年輕人提供入行發展機遇,惟不少人因對行業的印象而卻步,以為行內只有體力勞動工作、地盤環境骯髒及危險,令行業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
自由自在 VS 磨練技術
「此外,環球也有一種趨勢,就是新一代多不喜歡做辛苦工作,上班要靈活彈性,他們或選擇做兼職、KOL、斜槓族,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何朗秋指出,這種趨勢與建造業工作講求紀律、系統化跟足程序、不斷磨練技術的特性不太相同。
HKIC設有多項課程,讓學員取得資歷架構認可資歷,拾級而上。
然而,若願意投資時間,入行用心鍛鍊,不斷累積經驗,事業將有可觀回報。「出來社會做事,掌握一技之長是發展事業不變之道。其實只要『識諗』,年輕人加入建造業前景理想,因市場人手需求實在太大。而且入行沒有很高的學歷門檻,我們不少傑出畢業生,都是由學徒做起,憑努力打拼不斷增值,成為資深技術專才,甚至晉身專業人士,有些更成為建築公司管理人,或自己開公司做老闆。」
由技工至專業人員 行業缺才
建造業事業路向選擇眾多,各有不同發展。據建造業議會今年2月發表的《建造業人力預測報告》顯示,行內除短缺熟練和半熟練技工,亦渴求技術員及工地監督人員,當中包括建築信息模擬(BIM)建模師、工料測量員、地盤總管等,工作各有專責範疇,如地盤總管負責打理施工大小事務,協調各施工程序和單位。而BIM建模師則負責把平面圖紙化為數碼立體模型。至於工料測量則是測量專業路向之一,負責計算工程每一工序的成本支出。該報告亦顯示,行內專業人員,像BIM經理、營造師和地盤工程師等,人手亦告短缺,可見建造業各工種職位,由技工、技術員、工地監督人員,以至專業人員,可為畢業生或轉行人士提供發展機遇。
資歷認可 進修有途
何朗秋建議,畢業生或轉行人士可先學習專門技能,再入行發展。「建造業是很專門的行業,只要你掌握技術,甚至取得專業資格,便有很大的就業保障。」他續說,目前行業已建立進修資歷階梯,打破學歷低形象,讓有志入行者拾級而上。「以HKIC的4項高等文憑(工料測量、屋宇裝備監工、土木工程監工、屋宇建造監工)為例,屬資歷架構第4級別,畢業後可銜接修讀本地某些大學的學士課程,事業朝專業路向邁進。」
何朗秋稱, 年輕人入行若願意用心鑽研知識技術,甚至考取專業資格,事業將有可觀回報。
此外,近年業界引入多種新技術,如 MiC(組裝合成建築法)、DfMA(裝配式設計)、DWSS(數碼工程監督系統)及BIM等,革新施工流程與管理,因此入行也要學習科技,掌握行業最新趨勢。「業界亦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航拍、機械人等,建立智慧工地。隨著業界加強應用科技,相關工作將對年輕人有更大吸引力。」
何朗秋稱,建造業持續渴求人手,除可讓畢業生入行發展,亦為轉行人士提供機遇,「尤其近年經濟受疫情打擊,一些行業前景不明朗,因此不少人選擇轉行。學院剛選出一批傑出學徒,當中有些30多歲轉職人士,過往從事零售、餐飲、旅遊等工作,毅然投身建造業,找到事業新出路。」他續說,HKIC與承建商、商會及工會合作,除為學員提供實習機會,亦設有「先招聘後培訓」的安排,讓學員邊做邊學,不少課程畢業生就業率近100%。
追求工作意義
何朗秋當年修讀工程,畢業後繼續進修,因覺培育人才意義非凡,其後從事有關培訓的工作。「在我而言,工作意義絕對是考慮重點,HKIC秉持『專業樂業、精益求精』的校訓,為的是建設香港,都是很有意義的工作。」
他續說,建造業不單是十分實在的行業,對本港社會建設和未來發展亦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技術人員,他們興建樓宇,一磚一瓦都是努力的成果,你可以看到、用到、接觸到。香港要繼續發展,需要有更多人才加入建造業行列。」
技術員及監督人員 4年後缺8,500人
建造業議會今年早前發表《建造業人力預測報告》,預計未來10至15年本港總工程量每年達3,000億元,而熟練和半熟練工人、技術員及工地監督人員,以及專業人員之人手,將出現不同程度短缺,其中「技術員及工地監督人員」的21個工種,包括BIM協調員、監工、項目統籌、工料測量員、屋宇測量員等,整體短缺人數將由今年約3,500人增至2027年約8,500人。而專業人員13類工種,包括建築師、BIM經理、工料測量師、土木工程師等,短缺人數則由今年約 4,000 人上升至 2027 年約 6,500 人。
後生仔轉行 工料測量起步
建造業有不少專門的工種,工料測量是其中之一。兩位年輕人藉進修轉換事業跑道,加入工料測量行列,事業起了怎樣的變化呢?
鄧玉芙:製作工程預算不簡單
鄧玉芙加入建造業之前,從事航空地勤工作,後來經朋友介紹,轉到一間建築公司做了1年文職,主要處理大廈維修工程的單據和聯絡工作。「起初以為建造業只有釘板紮鐵等工種,入行後才發現文職也有很多出路,並有清晰晉升階梯,也不乏進修機會。」入行1年後,她決定持續進修,並於2018年入讀HKIC的工料測量高等文憑課程,朝更專門的方向發展。
鄧玉芙說,為工程計價,除要掌握工料測量知識,亦需了解工序流程。
鄧玉芙說,她當時修讀全日制課程,先在學院學習18個月,再透過「承建商贊助計劃」加入新輝(建築管理)有限公司接受技術員學徒訓練,繼續邊做邊學。「入行後,發覺工作是理論與實踐並重。我所屬部門主要負責加建和改建工程的項目,工料測量團隊要為工程計價,跟判頭保持緊密聯繫,並不時到工地驗收,記錄已完成的工序。」
她指出,工料測量工作有許多專業知識,入行至今最難忘經歷,是初次負責為工程製作總預算。「工作並不簡單呢,要為工程每一範疇的項目計價,包括天花、地台、牆身,以至所有飾面,因此需熟悉工序細節,單是天花工程已有好多層工序,包括油漆、批灰、假天花等,你要逐一按市場價格計算。工作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定要主動發問,你愈問得多,愈學得多,上司和同事均是我的師傅。」
鄧玉芙由學徒(工料測量)做起,一步步晉升助理主任(工料測量),並在公司支持下,修畢工料測量學士課程,「公司提供不少支援,讓我定期上課,並提供考試假期,讓我專心溫習。」她說,未來希望累積足夠知識經驗後考牌,取得工料測量專業資格。
魏亮:見證圖紙變實物 大開眼界
魏亮2018年畢業後加入旅遊業,做過導遊領隊,但2020年遇上新冠疫情裁員潮,於是尋找其他發展路向,後來與從事建造業的友人閒談,認識行業發展,遂萌生入行念頭,其後修讀HKIC全日制課程期間,獲新輝(建築管理)有限公司透過「承建商贊助計劃」聘用為工料測量見習生。「工料測量知識層面廣闊,要學習工料量度和投標之餘,亦要認識建造材料、技術、工藝,以至最新的科技如建築信息模擬(BIM)等。」
魏亮說,從事工料測量工作,見證工程項目由圖紙變作實物,很有滿足感。
他入職初期負責一般工料測量工作,約半年後首次為工程草擬標書,令他十分難忘。「那是我首次寫標書並全程跟進,所以很有挑戰性。該項工程是在公共地方的泥土下興建土溝(soil corridor),以供植物疏水,並鞏固周邊泥土。因之前未接觸過類似工程,許多事情都要用心研究,請教上司同事,並與施工單位和判頭保持緊密溝通,完成後頗有滿足感呢。」
魏亮說,平日主要在寫字樓工作,有次跟同事到工地視察,令他大開眼界。「那是啟德發展區的一個住宅項目,平日可從文件上了解施工進度流程,但實地觀察施工環境,視野由圖紙變作實物,看見施工井井有條,印象特別深刻。」
建造業知識專門,學習要理論與實務並重。
以前做導遊經常四處去,可接觸不同人和事,增廣見聞,而加入建造業則有另一番體驗。「一項工程或持續3、4年,但每日要處理的問題都不同,很有新鮮感和挑戰性,不像一般文職工作沉悶。建造業晉升階梯清晰,而且可考取專業資格,我已報讀銜接學位課程,目標是向測量師進發。」
文:甄榮康